做比説重要 救災靠行動而不靠口水

時間:2009-08-18 10:09   來源:台灣網

  六龜新發村新開部落31人被活埋,臺軍為尋找罹難者遺體,連鼻子都用上了,為防止疏漏,士兵排成一列趴在土石上一寸寸地聞,遇有異味再開挖,令人感動。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説:這是臺灣50年來罕見的水災,50年前處理水災的經驗早已在我們的記憶中消失。現在除了不斷地在錯誤中學習,盡力救災之外,實在不需要有多餘的口水來打擊士氣。

  文章摘錄如下,

  2009年的“88水災”距離1999年的“921震災”,剛好將近10年的時間,10年過去了臺灣的救災機制究竟改進了多少?最近有許多前前政務官員、前政務官員及媒體批評馬英九執政團隊救災速度太慢,並且用“921”震災處理當作典範來論證現任當局救災有多麼地沒有效率。可是批評者完全忘記,過去在災害發生時,他們同樣面臨相同的質疑,所以沒有誰比誰更高明的問題。

  現在所謂的專家學者,究竟有誰在事前就準確地預測到一場中度颱風,會在短短2天內帶來2000多毫升的宇量?又有誰能夠預期到這樣雨量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的傷害?事後諸葛亮是大家都會做的事,可是事前諸葛亮到底在那裏呢?如果有事前諸葛亮,臺當局與民間一定會嚴陣以待,強制遷移一定會做得非常徹底,可是事實上卻沒有。

  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臺“氣象局”過去曾經預測風災非常嚴重,但是當颱風來臨當天艷陽高照,民眾平白賺了一個颱風假,“氣象局”又被罵慘了。試問“氣象局”下次在作預測時會不會自動調降嚴重性,免得又被挨罵呢?大自然的變化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可是我們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用事後諸葛亮的方式處理,如此又如何能夠事前預防災害以及累積處理災變的經驗呢?

  震災來得快又急,在地震發生當時就能夠馬上感覺得到嚴重性,處置速度原本就比較容易掌握。可是水災的嚴重性卻逐漸累積的,事前不易察覺,可是一旦衝破臨界點之後,嚴重程度恐怕更甚于震災。被埋在瓦礫堆中可能還有72小時的黃金搶救時間,但是被土石流掩埋,卻可能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將原本性質互異的天災處理拿來比較,除了增加口水戰外,對救災的幫助並不大。更何況“921”震災處理也沒有高明到那裏去,否則當時也不會被罵得那麼慘。

  更離譜的是,居然有所謂的專家學者提出“貪污的領導人,都比無能的領導人好”。一位連八掌溪受困的四位民眾都救不了的領導人,你能奢望他立即處理如此重大的水災嗎?不要忘記這是50年來罕見的水災,偏偏50年前處理水災的經驗早已在我們的記憶中消失。現在除了不斷地在錯誤中學習,盡力救災之外,實在不需要有多餘的口水來打擊士氣。

  根據數據顯示,臺當局自1994年起投入3000多億新台幣治水經費,但是每逢颱風來臨,該淹水的地方沒停過,這不是換某人來擔任“行政院長”就能立即改善的,若真要改善,早就已經看到成果了。不能改善的主要原因仍在於臺灣山區過度開發的結果,再加上未能做好水土保持,遇水災怎能避免重大災害。再好的救災機制,也只能降低災損,而不具備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公職部門原本就不是萬能的,看到美國卡特裏娜颶風的救災過程,以及日本神戶震災日本自衛隊的表現,就明瞭公職部門有時能做得遠比民間團體來得少。如今公共行政學科所倡導治理的概念,就是要大量引進民間的力量來補公職部門的不足。當然這不意味著公職部門可以對救災不力卸責,而是如何透過檢討救災機制,使救災的動員能量能發揮到極致。

  天災是大家所不願看到的,可是不幸當天災發生時,最重要是要採取實際行動來救災,而不是待在辦公室中打口水戰。再多的口水也無法對救災提供實質的幫助,倒不如挽起袖子赴災區擔任志工,對降低災民生活不便的幫助更大。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