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生地震海嘯造成嚴重的核輻射引發全球對核安問題的省思。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資訊的監測與及時分享,應該是兩岸核安合作的第一步。我們期望兩岸核能相關主管單位能夠開始接觸,落實核安合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全文摘編如下:
自從日本發生地震海嘯,使福島核電廠嚴重受創,並造成幅射外泄危機後,核安問題再度成為島內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反核人士開始動員,主張無核家園;另一方面,臺灣“原能會”及臺電再度強調臺灣核電廠的安全性。日前馬英九在聽取有關核安方面的簡報後表示,希望透過兩岸合作方式,減少核能事故發生。
核能發電雖然有安全方面上的顧慮,但不少地區仍無法完全不仰賴核能,尤其像臺灣,天然能源不足,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大陸近幾十年經濟起飛,需要大量電力,核能電廠的興建,也是一座接一座。因此,提出兩岸核安合作的想法,的確值得深思。
有關核安方面的問題,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來看。第一是在設計興建階段,要能採安全系數最高的設計,並週詳考慮可能的災變風險。第二是在運轉階段,重點在於安全規範的熟悉、執行與監督。第三是有關核廢料的儲存方面。兩岸過去曾觸及廢核料儲存的合作,這也是未來應該推動的項目,但應不是兩岸核安合作的重點。
核安合作,程度有深淺之別,範圍有廣狹之分。事實上,以目前的情形來看,要推動這項議題並非沒有困難。首先,不論是在設計興建或運轉階段,核電廠的內部運作都有相當的機密性。其次,一旦核能電廠發生事故,主要還是要靠電廠內的人來解決,就像這次福島核電廠一樣。
然而,核安事故發生後,資訊的掌握十分重要,包括幅射量與範圍、幅射類型、風向等等氣象資料,對於降低災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愈能及早掌握這些資料,就愈能及早因應,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恐慌,並降低不必要的傷亡。這一次日本福島核安事件,美國就對日本的資訊揭露並不十分滿意,甚至日本首相都對電力公司不滿。
我們認為,資訊的監測與及時分享,應該是兩岸核安合作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兩岸的專家也可定期舉辦會議,切磋彼此有關核能安全的規範與標準作業程式,互相提供改善的意見。互相提升核能安全的防範,是利己又利人的事。我們期望兩岸核能相關主管單位能夠開始接觸,落實核安合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