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是個新好概念

時間:2010-04-12 11:01   來源:台灣網

  以“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為主題的博鰲論壇2010年年會于昨天完滿結束。代表中國出席的領導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此期間會見臺灣地區與會代表——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時,提出了“兩岸經濟同屬中華經濟”的論述。澳門《新華澳報》12日發表評論員富權的文章分析指出,“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的論述,是從“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延伸出來的。由此,再進一步延伸到“推動兩岸加強經濟合作,有助於共同促進民族經濟繁榮發展,有助於維護與擴大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並進一步有助於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感,不斷增強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使命感,才能真正成為不可割捨、相互扶持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只要兩岸雙方都能從兩岸同胞一家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什麼問題都能夠解決。”文章摘錄如下:

  自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諸如“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是一家人”以至“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的命題已不斷地提出並已是耳熟能詳,而“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的命題和概念則是首次提出。這當中,既是兩岸共同促進民族經濟繁榮發展,維護與擴大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的“最高論述”,也是專門針對當前兩岸ECFA協商遇到種種問題的破解之道的“最低論述”,亦即是針對民進黨提出的種種責難及臺灣民眾存在著某些疑惑的化難解惑錦囊妙計。

  實際上,民進黨反對ECFA的藉口,當然是其出於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的“條件反射”的為反對而反對的“指定動作”;而在部分臺灣民眾方面,則是對ECFA的內涵和意義不大了解而有所疑惑。比如,當胡錦濤主席在春節前夕前往福建漳洲臺灣農民創業團考察臺商企業時所説的“凡是對廣大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並且説到做到。現在兩岸正在商談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是一件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的好事。在商談過程中,我們會充分考慮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農民兄弟的利益,把這件事辦好”。及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所提出的“讓利説”,國臺辦主任王毅也對早期收穫清單列出大陸釋放善意的“五項保證”:大陸降稅産品的金額與出口比例將少於臺灣、降稅産品惠及臺灣中小企業基層民眾、不影響臺灣弱勢産業、不要求擴大大陸農産品入島及無意對臺灣實施勞務輸出之後,有的民進黨人又再“條件反射”地彈跳起來,説什麼“自由貿易區協議”都是力求對等互惠的,憑什麼是中國大陸刻意向臺灣讓利,這並不符合“自由貿易協議”的原則。

  這確是一個可以迷惑人的議題。實際上,ECFA是自由貿易區協議的一種,而“自由貿易協議”的最主要特徵,是允許區內成員之間相互提供優於最惠國待遇的關稅、非關稅措施和其他待遇應是平等互利的。但ECFA是中國國家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並非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它旨在於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取消相互間貨物貿易中的關稅和非關稅措施,逐步取消服務貿易中的各種限制,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相互間貿易投資的成長。ECFA符合《一九九四年關稅與貿易總協議》和《服務貿易總協議》的有關規定。因此,不能把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的完全平等互利的原則照搬到一個國家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中來,而是可以實行一方向另一方尤其是國家主體方向其單獨關稅區方提供政策性傾斜的優惠政策。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