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英辯論會”于4月25日落幕。給人在感覺上好像蔡英文準備得不是很充足,有一點“理不直氣不壯”,反觀馬英九卻展現出高度自信。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評論文章表示,“ECFA將為兩岸深化合作創造十分光明的前景,是民意的主流。從最基本的角度看,還未開辯,蔡英文已經輸了道理。
全文摘要如下:
臺灣自2008年政黨輪替後首度的朝野高峰對話“雙英辯論會”于4月25日落幕。綜觀這次辯論,蔡英文總共向馬英九揮出三把劍。蔡英文大致從三個角度去否定ECFA:其一指責政策不透明,決策研擬不民主;其二是質疑兩岸洽簽ECFA,負面影響甚多;第三是質疑馬英九政策“傾中”。
從臺灣的根本利益來看,兩岸經濟領域的合理安排是關乎臺灣經濟永續發展、全方位拓展的基礎與快捷方式。ECFA將為兩岸深化合作創造十分光明的前景。因此,對臺灣人民來説,加強兩岸的經濟合作與交流,是民心所向,是民意的主流。從最基本的角度看,還未開辯,蔡英文已經輸了道理。
蔡英文理不直氣不壯
這場辯論馬英九是有備而來,針對前述三大質疑,皆淩厲回擊。而給人在感覺上好像蔡英文準備得不是很充足,有一點“理不直氣不壯”,反觀馬英九展現出高度自信,這可能是因為馬英九清楚知道ECFA對臺灣是利大於弊,所以在各種數據數據及論述方面,都理直氣壯。馬英九透過辯論向臺灣民眾詳細説明ECFA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讓更多人關注、了解ECFA,同時可以爭取到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援。臺灣的兩岸、財經官員曾屢次到“立法院”項目報告ECFA進度,都遭民進黨民代杯葛。甚至為了阻撓陸生來臺相關修法,不惜製造暴力衝突。這給馬英九很大的批判空間,指責民進黨不透過民主程式、進行“國會”監督。一直強調兩岸協議尤其是ECFA協議必須接受“國會”監督並須經“國會”批准的民進黨,當馬當局真的要表現出“接受國會監督”並努力要與在野黨溝通之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卻變成了“好龍”的“葉公”,臨陣退縮了。
其實,綠營反對兩岸簽署ECFA的理據是本末倒置,聲稱這會對臺灣産業,尤其是島內“三農”造成不利影響:農民會失業、農業和農村會受衝擊,並以此作為話題,在島內媒體、“立法院”等各種場合發聲,對兩岸商簽ECFA構成了障礙。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與時間競賽的臺灣,如果不從ECFA架構中去思考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途徑,就可能被迫重回“鎖島”政策。這些年來,臺灣在長期內耗與“鎖島”的雙重壓力下,經濟直線滑落,短短八年竟落居四小龍之尾。臺灣若不能設法挽救,就必然會進一步被邊緣化。
兩岸簽署ECFA對臺灣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眾説紛紜,財經學者依據不同的設定模型,有不同的數據。馬英九沒有在這方面多做文章,蔡質疑馬只顧財團,馬轉而提出中小企業的看法與心聲。據臺灣媒體報道,4月19日,臺“經濟部”提出報告稱,馬當局推動洽簽ECFA,是應對當前嚴峻國際經貿環境的作法之一,具有可取得領先競爭對手進入大陸市場優勢,有利臺灣經濟結構轉型。“經濟部”認為,ECFA簽定後,臺灣可成為進入大陸市場的優先合作夥伴及門戶、有助於産業供應鏈根留臺灣,使大陸臺商增加對臺採購,增強産業競爭力,並有助於加速臺灣發展成為産業運籌中心。
民進黨雙管齊下反ECFA
蔡英文最後一把利劍,一直是馬英九從政以來,綠營猛攻的重點。馬英九訴諸ECFA是互利而非讓利,並表示對臺沒有整體利益,寧可破局也不會簽,以此澄清綠營指控他“傾中”的質疑。挺扁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贊成陸生來臺,也成了馬英九信手拈來反駁蔡英文的例子。
其實,兩岸在簽署任何協議上,都是本著互利、雙贏、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民進黨為反對ECFA,目前正採取“雙管齊下”手段:其一是終於同意蔡英文與馬英九進行ECFA辯論;其二是要聯同臺聯黨進行“ECFA公投”。民進黨自以為得計,但其實這兩種手段都是“雙面刃”,在難以發揮民進黨原預定的作用之際,還將會反過來狠狠地自砍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