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建國家軍人公墓:提供向英雄下跪的地方

時間:2015-09-25 11: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紀念是今年9月的一個關鍵詞。繼月初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後,我國將於9月30日迎來第二個烈士紀念日。

  在9月3日的閱兵慶典上,國共兩黨抗戰老兵乘車經過天安門廣場,成為整個閱兵式的一大亮點。

  活著的英雄享受榮光,犧牲的烈士也沒有被忘記。2015年清明節期間,駐緬甸大使楊厚蘭及夫人阮蔚和部分館員赴緬甸東吁市中國遠征軍紀念碑祭掃憑吊,並向紀念碑管理委員會捐贈善款。

  8月底,由民政部、中宣部、外交部、財政部、僑辦、臺辦等部門組成的代表團分別在菲律賓馬尼拉華僑義山公墓、巴布亞紐幾內亞科科坡中國抗戰將士陵園和馬來西亞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前舉行紀念抗戰烈士活動。

  這些紀念烈士的活動受到國內外輿論的好評。紀念活動既是在緬懷先烈,也是在關照現實。在第二個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

  中國青年報記者:公教授好!去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就是要讓年輕人永遠銘記這些為國犧牲的人。

  公方彬:是的,我們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解決價值坐標問題。我們必須明白,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需要高尚的東西去引領。我們不能庸俗不能墮落。一個社會的價值坐標應該很清晰,它引領著這個社會的走向。叔本華説過一句話,人與生俱來的最大恐懼是絕對價值的喪失。近些年來社會上出現惡搞英雄、遠離崇高這些現象,就是社會價值坐標紊亂的後果,不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經濟發展了,精神虛無了。我們必須重新厘清價值坐標,厘清價值坐標就要找一個最佳切入點,其中為國犧牲的人最能夠標明你的精神高地,最能夠支撐你的價值坐標。

  中國青年報記者:近幾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將部分在韓中國志願軍烈士遺骸和在緬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迎接回國安葬,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公方彬:這件事近年來我們主要做了4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政府和群眾對這項工作必要性的認識大大提升。前幾年有的地方涉及房地産開發,把烈士陵園都拆了。近年來,不管是國內的烈士陵園還是在國外的,我們開始關注了。

  近年來民間也在搞迎接抗戰老兵遺骸回國工作,像雲南,民間做的就比較多。網上甚至有專門的相關群眾組織來做這個事情,政府開始行動,民間開始行動,形成一種互動。

  第二個是觀唸有所超越,我們現在的認識已經不像以前,這幾年,我們開始關注國民黨遠征軍,這就是觀念突破了。突破在哪?它上升到民族的意志,大國崛起的變化在這次“93”閱兵中也看得出來,接受檢閱的老兵中既有來自共産黨軍隊的也有來自國民黨軍隊的。這是歷史思維突破、價值觀豐富起來的一個必然結果。

  第三個就是我們國家多部門聯合蒐集海外犧牲相關人員情況,搞了兩三年了,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還有一些相關部門都參與了,影響比較大。這是具體工作的體現。

  第四個是最近最鮮明的,大家都看到了,從韓國迎回烈士遺骸,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