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用歷史的火把照鑒和平之路

時間:2015-09-01 11:3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1945.9.3-2015.9.3,單純的數字本沒有含義,把數字排列組合在一起,放到歷史長河裏,其間的意味,不言自明。

  1945年9月3日。近代史上的所有屈辱在這一刻被洗刷。全國許多城市都舉行了大遊行,歡呼聲、鑼鼓聲甚至洋瓷盆的敲打聲,不絕於耳。延安全城轟動,《解放日報》報道:“送號外的騎兵和通訊員,把大小村莊都喚醒了。有些人剛揉開眼睛,就跑出被窩歡叫起來,到處是興奮的人群,到處是歡笑和議論。”

  2015年9月3日。循著勝利日閱兵的國際慣例,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迎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抗戰勝利日大閱兵,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是抗擊法西斯開始最早、堅持抵抗最久、付出犧牲最大的國家,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勝利來之不易,歷史不容忘卻。

  當我們把思緒拉回到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歷史的苦難輝煌,歷史的沉重教益,歷史的現實鏡照,一切不言自明。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從南京失守到重慶遭到大轟炸,狂魔肆虐,國難當頭,要麼沉淪覆亡,要麼奮起抗爭。往往是絕境,成為砥礪偉大民族精神的磨刀石。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在中國共産黨的主導和推動下,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奏響了氣壯山河的救亡之歌。

  那是一部民眾的苦難史,深入骨髓的喪親之痛、永世難忘的生命之殤,讓親歷者難以言説,讓後來者潸然淚下。那是一部民族的覺醒史,積貧積弱、沉睡百年的中國,在民族危亡之際覺醒起來,中國共産黨引領著全民族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那是一部國家的奮進史,家國破碎,山河喋血,國家意識成為民眾自覺,愛國主義成為時代主題,民眾從國家之中看到了自我的鏡像,撿拾起個體的價值。

  70年意味著什麼?人生在世,不過只有一個70年。不久前有部電影《重返20歲》,記述了一位七旬老人偶然變身妙齡少女的故事。藝術創作可以隨意穿越時間隧道,現實中的我們卻只能從泛黃的照片和檔案中尋找歷史的痕跡。

  70年意味著什麼?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同三菱株式會社的賠償談判仍在拉鋸;在日本,軍國主義依然沒有被歷史拋棄,修改和平憲法、否認侵略戰爭的逆流不斷粉墨登場……歷史從未走遠,能否對歷史形成清醒認知,不僅關乎過去和當下,更將影響未來。

  “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代表中國參加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的一句話,至今發人深省。我們不能因為苦難的包袱太重、歷史的悲情太濃,就放下包袱、拋棄歷史;也不能因為處身和平時代,就讓歲月沖淡一切苦難和傷痕,同樣不能因為歷史的來龍去脈過於繁瑣糾葛,就裝箱入櫃、束之高閣。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當戰爭的鼓角已然遠去,戰爭的親歷者、見證者越來越少,我們該怎樣堅守歷史事實,向世界表明捍衛和平的國家意志和人民意願?又該如何向先烈表達敬意、向死難同胞表達哀悼,共同呵護集體記憶?當我們為勝利而歡呼時,也不應忘了,是什麼讓這場戰爭得以發生;當我們為苦難而悲憤時,也不應忘了,只有賡續奮鬥才是告別苦難的最好方式;當我們為逝去的生命而痛惜時,也不應忘了,要捍衛和平的果實,必須警惕毀滅的種子復活。

  今天我們重溫抗日戰爭那段苦難輝煌的歲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就是要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我們要共同傳承全民族艱苦抗戰留下的集體記憶,用歷史的火把照鑒和平之路、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總有一種精神一脈相承,總有一種使命激蕩持久,總有一種擔當任重道遠。實現民族復興,精神支撐是比物質保障更為強大的力量源泉;捍衛和平果實,堅守歷史事實與增強綜合國力同樣重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一定可以匯聚和平與發展的磅薄力量,為中國歷史續寫無上的復興榮光,為人類文明標注光輝的中國注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