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先鋒引領偉大歷史轉折

時間:2015-08-31 10:35   來源:解放軍報

  1940年9月,八路軍楊成武部攻克淶源東團堡後慶祝勝利。

  歷時14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贏得整個反法西斯戰爭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是19世紀以來中國人民抵禦外敵頻頻侵略、瘋狂掠奪的制勝之戰,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捩點,是中國民主進步發展的重要樞紐,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走向世界的新起點。在這個重大轉捩點上,中國共産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今天,隆重紀念這段歷史,是為了民族集體記憶的再建構,為了提振民族精神的再進取,為了偉大復興匯聚能量的再出發。

  浴火重生

  一次全民思想的大發動,

  加速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兩千餘年的時間維度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來説無疑是一次鳳凰涅槃,它使整個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民族精神勃然振奮,民族團結空前緊密。

  漢唐雄風,開創了民族精神的一個高峰。自宋以降,民族精神漸趨陰柔。至晚清時,慘遭外敵入侵,屢戰屢敗,喪權辱國。民族心理遭到重創,民族情緒極度自卑,民族精神幾近崩潰。

  1915年1月,梁啟超在《大中華》發刊辭中扼腕嘆息:“我國民志氣之消沉,至今日而極矣。”一個“極”字,何其辛酸。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大多數的中國人還只有血緣認同和鄉土認同,獨獨缺乏民族和國家認同。

  這一切,伴隨著抗日戰爭的進行,出現了改天換地的變化。

  中國共産黨深刻意識到,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民族的出路!沒有千千萬萬人民的覺醒、沒有千千萬萬人民的參加,抗戰的勝利是萬萬不可能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入到農村、城市、工廠、兵營中,廣泛地傳播救亡圖存思想,喚醒千千萬萬的同胞投身抗日戰爭。

  一批有識之士採取各種有效的方式來喚醒民眾的抗日熱情。歷史學家傅斯年專門邀集同仁編寫出版《東北史綱》,有力地駁斥日本侵略者“滿蒙非中國領土”的謬論。哲學家、教育家張君勱、賀鱗等人廣泛譯介、宣講西方名著中所傳達的愛國主義思想,把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當作激勵人民鬥志、重塑自信的榜樣代表。這成為抗戰時期中華民族復興思潮勃興的一個標誌性現象。

  在現今雲南師範大學的綠樹叢中,聳立著聞名中外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人稱“三絕碑”。它是由著名學者馮友蘭撰文、羅庸書寫、聞一多篆刻的。這塊碑詳細記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南開大學西遷合校的艱難歷程。這是當時一批響噹噹的精英人物與學校“西進”的一個縮影。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得以薪傳和發展,中國優秀的知識分子展示了昂揚的文化精神、堅忍的文化態度,成為人文抗戰的又一精神標桿。

  這是一次全民思想的大發動,如同黃鍾大呂,喚醒了沉睡的民族,提振起民族精神,激發出民族能量,帶來了整個國家文化版圖、思想版圖的巨變,為中華民族精神開啟了一個清冽的活水源頭,最終加速了民族國家和現代國家的形成。

  在空前民族覺醒的基礎上,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在中國共産黨卓有成效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形成,中國實現了階級合作、黨派合作、軍隊合作。各派勢力均以抗戰為第一要務,國內的各種矛盾均以不使全民族共同抗戰破裂為底線。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也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內的抗戰。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個前無古人的智慧創造,中華民族史上的戰爭奇觀,集聚起、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假如沒有國共兩黨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起、建立與堅持,如此偉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之發動、持久與爭取勝利,是不可能的。

  抗日戰爭促進了巨大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民族團結,這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從根本上決定著這場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成為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撐,更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決定著中華民族未來的前途和命運。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