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不能沒有雄風銳氣;一支軍隊要打勝仗,不能沒有鐵骨血性。習主席把“有血性”作為“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重要內容之一加以強調,並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翻開中國歷史長卷,中華民族特別是我黨我軍的英雄主義精神品格可謂光耀韆鞦。它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以身許國慷慨赴難。可以説,革命英雄主義和英雄的品格是鍛造軍人血性的永恒火焰。
忠誠的品格昇華鐵心向黨的正氣血性。忠誠,自古以來就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人説:“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忠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成就事業的基本素養,更是血性軍人的第一要義。董存瑞捨身炸碉堡,把軍人的忠誠化為空前壯舉;黃繼光捨身堵槍眼,把軍人的忠誠化為縱身一躍,都是基於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因為忠誠,所以充滿血性。
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忠誠,也不會有血性。“鑠金索堅貞,洗玉求明潔”。一個人擁有崇高的信仰,才能保持內心的純潔,也才有為信仰而奮鬥的血性,才能為國家奉獻一切、為人民犧牲一切。方志敏烈士被捕後,面對敵人許諾的高官厚祿和生的希望,毅然選擇了放棄,絕對忠誠于自己的信仰和事業。他在詩中寫道:“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但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為著共産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這種忠貞不渝,正是追求理想信念所展現的血性。因此,昇華當代革命軍人鐵心向黨的正氣血性就要在教育引導官兵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熟知“三史”、提升“三個自信”上下功夫。血性的充盈還源於黨性的堅定。講黨性就是講對黨的需要、人民利益的服從。共産黨員堅強的黨性不是臺前會上滔滔不絕的政治表態,而是關鍵時刻勇於挺身而出的責任擔當。1950年初,中央決定軍隊提早進藏。18軍軍長張國華領受任務時,鄧小平第一句話是:“今天談話憑黨性。”張國華回答:“一切聽從黨安排。”第二句話是:“你指揮部隊去西藏。”張國華回答:“堅決完成任務!”單刀直入的兩句對話,充分展現了黨性的光輝、血性的光彩。但凡危難關頭,一句“共産黨員,跟我上”,哪怕是槍林彈雨、刀山火海,黨員都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可見有了黨性作支撐,血性就會瞬間迸發,呈現無窮力量。加強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培養,對黨表現出不打任何折扣的忠誠,是打造血性的重要一環。
勇敢的品格錘鍊舍我其誰的虎氣血性。墨子説,勇,志之所以敢也。勇敢,表現為聞戰則喜的高昂士氣、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果敢潑辣的戰鬥作風、前赴後繼的犧牲精神、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毛澤東曾説,勇敢、不怕死,是軍人最基本的素質。我軍向來以英勇善戰著稱於世,戰爭年代涌現了左權、楊靖宇、“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狼牙山五壯士”等一大批英雄集體和個人,正是他們這種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敢於亮劍的虎氣血性,才創造了許許多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戰爭奇跡。
勇敢來自於報國信念支撐。報效國家、獻身使命,是黨和人民對人民軍隊的要求和期盼,也是英雄品格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抗美援朝時,當美軍首席談判代表哈裏遜在板門店狂言:“無限期休會!讓槍炮去辯論吧!”並向全世界宣佈:“上甘嶺攻勢開始了!”15軍軍長秦基偉的回答是:“抬著棺材上上甘嶺!”這是何等豪邁。當代革命軍人正是因為有英雄先輩那樣英勇無畏的血性,才有了在特大洪水中用血肉之軀築起一座座堅不可摧的鋼鐵堤壩;才有了在特大地震中冒死向危機四伏的震中災區開進……報效國家是軍人不變的情懷,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時,這種血性就能從軍人的體內迸發出來,完成一次次捨生忘死的壯舉。勇敢的血性無疑以過硬本領為奠基。我們常講,藝高人膽大。只有具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實力和底氣,才能支撐起敢打必勝的勇氣和霸氣。習主席在談到檢驗幹部的能力時引用了這樣一段話:“天下之實才,不可以求之於言語,又不可以較之於武力,獨見之於戰耳。戰不可得而試也,是故見之於治兵。”可見,平時盯著重點、抓住難點、扭住弱點,緊貼未來作戰需要,讓官兵在危局、僵局、殘局中,練就危中求存、難中求策、險中求勝的過硬本領是和平時期錘鍊軍人勇敢血性的重要途徑。只有具備全面過硬的本領,我們的勇敢才會有底氣,我們的血性才會有淵源,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威武之師”,才會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才能做到利劍出鞘所向披靡。
忘我品格催生犧牲奉獻的豪氣血性。賈誼《陳政事疏》有言:“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意思是忠於國家而忘小家,為大公而忘小私。忘我既是一種人生修養,更是一種英雄品格,是甘於犧牲奉獻的血性。先秦軍事家司馬穰苴説:“將士受命之時,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軍人生來為戰勝。當戰火硝煙造就了軍人這個特殊的職業時,就意味著流血犧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可謂是英雄獻身品格的寫照。
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軍人獻出了青春和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革命的勝利,當面對犧牲和奉獻時,他們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在和平年代,雖然遠離了烽火硝煙的戰場,但是,無數革命軍人毅然選擇了邊關、海島、高原、大漠這些最艱苦的環境,喊出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心聲,用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摯愛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奉獻之歌。被稱為世界屋脊上的“門巴”將軍李素芝放棄了大上海的舒適生活,主動進藏,紮根高原。他30年如一日,足跡踏遍了基層的邊關哨卡和農牧區。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跡。只有保持這種勇於犧牲個人生命和利益的精神,才能有無私奉獻的血性。對革命軍人來説,從入伍那天起,就要有博大的家國情懷,為保衛祖國而勇於犧牲奉獻。一旦祖國需要,就要隨時準備奔赴戰場,為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而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勇於犧牲奉獻也是軍人崇尚榮譽的必然。軍人有了對榮譽的嚮往和珍重,就會“為國捐軀,雖死猶榮”,就會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歷史上“留胡節不辱”的蘇武,“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都是誓死追求和捍衛榮譽的典型。我軍是一支具有強烈榮譽感的軍隊,崇尚榮譽是革命軍人高尚境界的鮮明標誌。在80多年的奮鬥歷程中,不論是與國內外強敵戰鬥,還是與無情的洪水、疫病、冰雪、地震等自然災害較量,廣大官兵都捨生忘死、迎難而上、不畏艱險、頑強拼搏,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英雄壯歌,贏得黨和人民的高度讚譽。實踐證明,只有崇尚榮譽的軍隊,才能成為戰無不勝的軍隊;只有崇尚榮譽的軍人,才能成為不辱使命的軍人。當代革命軍人崇尚榮譽、創造榮譽,就要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勇當先鋒、建立功勳,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貢獻青春和熱血。(空軍勤務學院 劉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