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俄新一代導彈列車:回應美“全球快速打擊”

時間:2015-02-06 15: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俄羅斯北方名城聖彼得堡有座“火車博物館”。進入博物館大門,人們的目光首先會被一列導彈列車吸引。這件展品是冷戰時期大名鼎鼎的SS-24“手術刀”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實戰部署過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

  去年12月10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副司令安德烈菲拉多夫表示,俄羅斯近期將重啟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項目。

  SS-24為三級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由烏克蘭“南方”結構設計局于1969年開始研發,歷經20年,1989年裝備部隊,起飛品質65噸,可攜帶10個35萬噸當量分導式彈頭,射程13000千米,圓概率誤差260米。蘇軍和俄軍都對該型導彈引以為豪,將其命名為“棒小夥”。

  導彈列車由牽引車、指揮控制車、電源車、發射車及生活車組成。3節發射車,每節搭載1枚導彈。導彈儲存在發射筒內,車廂頂棚打開後即可發射。平時,導彈列車儲存在基地的加固隧道內,可在距離基地1500千米範圍內的專用鐵路線上作戰巡邏。

  鐵路機動型導彈能進一步降低被偵察和發現的概率,提高生存力。SS-24導彈列車外觀與普通列車一樣,偵察難以發現。據估算,導彈列車駛離基地後,要持續跟蹤鐵路網上機動的導彈列車,需動用15顆偵察衛星。SS-24導彈曾進行過1次發射,美國未能在發射前後鎖定導彈列車方位。

  1993年,葉利欽和布希簽署了2000年生效的第二階段《美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其中規定,SS-24導彈應在2007年前全部銷毀。俄國內普遍認為,葉利欽在該條約上向美國作出了過多妥協。2003年,俄羅斯開始退役SS-24導彈,並於2005年執行完畢。

  俄羅斯之所以同意銷毀SS-24導彈,一方面是當時為了爭取西方支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部分的導彈設計和生産設施在蘇聯解體後歸屬了烏克蘭,造成導彈技術保障難度大。俄羅斯將其退役後,可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於研發和部署“白楊”導彈。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實際上,新型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項目早在2013年就已啟動,由莫斯科熱工技術研究所設計,2019年服役,初期將部署一個師,下轄5個團,每個團擁有1列導彈列車,每列火車搭載6枚導彈。

  新型導彈不是SS-24導彈的簡單拷貝,而是以“亞爾斯”公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為基礎研發。“亞爾斯”導彈為“白楊 M”的多彈頭版本,每枚導彈可攜載4個分導式彈頭。

  可以認為,新型導彈相當於鐵軌上的“白楊 M”,除具備“白楊 M”威力大、突防能力強等優點外,它機動範圍更大、機動速度更快、技術狀態更穩定、戰備水準更高,自然,缺點是不能離開鐵路線。

  俄羅斯部署的戰略核武器運載工具上搭載核彈頭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但隨著軍事科技的迅猛發展,戰略核力量面臨著持續增大的威脅。陸基核力量擁有的核彈頭數量佔據俄羅斯戰略核武庫的三分之二,因此,提高陸基核力量生存力對於保證有效威懾和遏制意義重大。

  去年12月17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表示,在美國實施“全球快速打擊”計劃的背景下,為提高俄羅斯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生存力,有必要考慮部署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

  “全球快速打擊”可對敵方關鍵和重要目標實施遠端、精確、快速打擊,依靠其超高飛行速度,可輕易突破現有防空反導體系。2013年,普京指出,“從打擊能力上看,遠端常規高精度武器已經接近戰略核武器。擁有這些武器的國家,其進攻能力會得到極大提升”。

  俄羅斯視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實施全球快速打擊計劃和加強北約國家的戰術核力量,為自己國家安全的三大威脅,其中,俄羅斯在遠端常規高精度武器研發上遠遠落後於美國。

  “全球快速打擊”對戰略核力量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井式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和陸基機動型彈道導彈上,對升空的戰略轟炸機和水下巡航的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威脅不大。因此,重啟鐵路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也可視作為應對“全球快速打擊”的“非對稱”措施。(海軍工程大學 李大鵬)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