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人質被殺,安倍救急能力差
“伊斯蘭國”(IS)殺害第二名日本人質的視頻1日早晨上傳網際網路,其真實性隨後得到日本政府的確認。安倍本人和奧巴馬等西方大國領導人及政府迅速出面譴責IS,整個事件給日本社會帶來極大震動。
必須無條件譴責恐怖主義行徑。無論日本人質是如何落入IS手中的,他們最終的悲慘結局都值得中國社會同情。
在第一名人質被害之後的幾天裏,曾有分析認為安倍政府或許能夠救出第二名人質,很多預期都好于昨天的結果。
安倍政府再次被證明缺少應對中東複雜局勢的能力。日本的中東外交乃至整個對外政策緊緊綁在了美國外交上,它在美國主導的團隊中扮演了“雜牌軍”的角色,而有些時候,“雜牌軍”比“正規軍”的自我防護能力更弱,也更危險。
全球反恐形勢目前呈現前所未有的多面性,很難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一方面拉登已被除掉,“基地”受到重創。另一方面美國“把反恐進行到底”的實際決心大打折扣,它不願意再投巨大國力打擊新崛起的IS,並從伊拉克、阿富汗等“反恐前線”後撤。華盛頓前兩天還重新定義了它過去眼中的“恐怖組織”塔利班,它在大中東的政策顯然處於調整中。
IS在中東“人氣很旺”,與美國戰略上的猶豫不決有關。日本人質事件給人一種印象,東京在這個時候往前跨了一步。
日本在中東反恐問題上更加硬朗,更敢於犧牲,這對世界大概有益。對付IS這樣的組織,總要有些力量敢於冒頭,甚至充當不怕虎的“初生牛犢”。
不過安倍政府不懼身陷中東恩怨,願與當下最兇狠的恐怖組織死磕,未必是出於反恐的道義和責任感,而很可能是出於借反恐實現日本軍事力量“走出去”的考慮。由於安倍一直在推動服務於日本軍事崛起的修憲,外界有此懷疑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安倍拽著美國這艘大船向外走,大概認為這樣是找到了打破日本政治軍事瓶頸、穿越各種複雜的訣竅。但這次人質危機顯示,安倍政府過於天真,前方有很多難邁的溝坎。
美國對解救日本人質沒幫上實際的忙,奧巴馬的及時表態更像是對日本的安慰語。如果日本社會這樣就能滿意,那未免太好打發了。
日本在安全方面對中國投了太多注意力,中國成了它的假想敵,消耗了它的大部分外交及安全資源。其實它作為全球主要貿易國家之一,所面臨的挑戰來自各個方向,這次人質被殺或許能對東京有所提醒。
中日同處東亞,中東的戰略意義對中日差不多。中日大概都希望中東和平,別管什麼樣的戰爭,都最好沒有。美歐的中東政策都有它們各自利益的深刻烙印,日本對中東問題及對很多全球問題的態度如果與華盛頓高度重疊,一定包含了其自身利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