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道】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月22日文章,原題:埋葬中國的“珠珠鏈”去年11月,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霍姆斯教授撰文,批評美國國防大學一份有關中國海外基地的新報告。該報告發表于同年10月,是筆者和幾位分析家撰寫。霍姆斯錯誤地認為報告結論是“預計中國將在印度洋建基地是沒有理由的”,並批評報告是“直線思維”和“直線分析”。
事實上,報告確定和分析了六種中國潛在的後勤保障模式,各具鮮明特點:“小加油站”模式、“小型殖民”模式、“兩用後勤設施”模式、“珠珠鏈”模式、“倉儲”模式和“美國”模式。
相對中國長期的外交原則,報告考察了每種模式的特點。比如,中國強調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另外,中國還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由於有些基地模式(“小型殖民”模式、“倉儲”模式和“美國”模式)涉及在另一個主權國家大量駐軍,我們認為中國採用的可能性低。最終評估後剩下兩種模式:“兩用後勤設施”和“珠珠鏈”。
我們認為,沒有足夠證據支援中國走“珍珠鏈”模式的説法。分析人士所講的“珠珠鏈”位置,缺少支援大型作戰行動所需的特徵,也無中國在任何一處秘密擴軍的物證。而且,解放軍海軍當前的行動模式(主要是軍艦訪問,每次船隻數量不多),與一個準備大型常規衝突作戰空間的國家不吻合。
最後,中國如果按照“珍珠鏈”去做,在戰略上沒有意義。因為那樣就把解放軍海軍的高價值資産置於印度精確戰機和導彈的威脅之下;而且分散中國的海軍兵力,將導致本土更易受攻擊;另外,在印度洋打造大型、進攻型的海空軍力量及配套保障基地,這樣做危及中國的“和平崛起”形象。
我們認為,“兩用後勤設施”模式對支援未來中國在印度洋的海軍行動最為有利。此類後勤設施將用來應對中國海外利益的非傳統安全挑戰,將緩解中國海外海軍行動(目前主要是反海盜)的後勤負擔,擴大支援保護中國海外公民和財産的有限行動。
我們認為,中國不太可能試圖在軍事上主導印度洋。即便中國懷有這種野心,“珠珠鏈”模式也不足以支援以作戰為主的中國大型空海軍的後勤需要。“珠珠鏈”作為一種戰略概念早已失去實用性。(作者克裏斯托弗 D 揚為美國國防大學高級研究員,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