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日本負責空間政策制定的最高機構——宇宙發展戰略本部出臺新版《宇宙基本計劃》,該計劃共27頁,包括前言、有關圍繞日本宇宙政策環境的認識、日本的宇宙空間政策的目標、日本在推進宇宙空間政策方面的基本態度、有關日本宇宙空間政策的具體建議等五個部分,對日本航太發展的目標、原則、策略和具體措施進行了系統闡述。
一、首次確立日本宇宙空間政策的目標結構
與前兩版《宇宙基本計劃》顯著不同的是,新版《宇宙基本計劃》首次明確闡述了日本宇宙空間政策的目標結構。新版《宇宙基本計劃》列出的目標結構共包括三大目標:一是確保宇宙空間安全。包括確保宇宙空間穩定利用、擴展宇宙空間在安全保障領域的利用和通過宇宙空間合作強化日美同盟;二是推進在民生領域內的宇宙空間利用。包括利用宇宙空間解決全球性問題及構建安全安心、富足的社會,以及打造相關新産業;三是維持與強化宇宙空間産業和科學技術的基礎。包括維持和強化宇宙空間産業相關基礎,以及維持和強化實現價值的科學技術基礎。其中,第一個目標“確保宇宙空間安全”被明確列為優先目標。
二、制定實施日本宇宙空間政策的三條遵循原則
一是關注利用宇宙空間能夠創造的價值。包括能否為陸、海、空現有防衛力量提供有效支援;能否滿足國內外需求,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在國外的銷售額;研究成果能否適時與適當地向其他領域開放,對推動日本宇宙空間産業的振興及相關産業的更新換代與提高生産效率、創立新産業等有擴散效果,建立起技術成果與利用需求的有機迴圈等。
二是確保政策實施與預算分配相吻合。因為新版《宇宙基本計劃》所列的每一個項目都設定了今後10年內明確的成果目標,不僅在事前,在事後也要進行性能與預算評估,以此來實現政策效果最大化。
三是各項目的完成目標不固定化,而是根據環境變化調整確立更有意義的目標。考慮到日本所面臨的嚴峻的財政制約,在考慮實現現有項目的高效化與合理化的同時,還要讓宇宙空間政策更富有彈性。在確定與修改“進度表”時,政府應從整體上確保必要的企業數量,確保必要的財政資源,確定優先順序,推進落實宇宙空間政策,以此追求效果最大化。
三、實現日本宇宙空間政策目標結構的具體策略
(一)“確保宇宙空間安全”具體策略
1.提高空間系統抗毀能力
謀求衛星系統的分散化,加強與盟國在衛星功能上的合作、人造衛星實現航太儀器設備的共用搭載、靈活利用商用衛星、完善應急小衛星、加強與地面系統的相互補充,建立能有力抗擊物理碰撞、網路攻擊與電磁干擾的宇宙空間系統,全面加強在宇宙空間系統受到嚴重影響時的應對能力。
2.增強衛星定位、通信、情報蒐集和預警能力
導航衛星方面,確立“準天頂”導航衛星的7星體制,實現“連續定位”。2015年開始著手研製後續衛星,以繼續維持4星體制,2017年開始開發3顆後續衛星,爭取于2023年投入運用
情報收集衛星方面,2015年開始研發新型光學衛星,2019年投入使用,2016年開始研發新型雷達衛星,2020年投入使用。2015年著手開發數據中繼衛星以強化情報收集衛星的體制,並探討應急型小衛星與情報收集衛星融合作業的可行性。
通信衛星方面,2015年著手開發抗毀性強、可有效解決今後遙感數據量劇增及頻譜資源稀缺問題的數據中繼衛星,2019年發射。將X波段軍事通信衛星網擴充為3星體制,確保“高抗毀性、高保密性的衛星通信網”。2016年著手開發X波段防衛衛星3號星,增強保密通信能力。
空間態勢感知方面,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建立起空間態勢感知相關設施與防衛省、日本航宇探索局等相關政府機構的一體化運用體制。同時,就日本與美國戰略司令部等加強協作的方式展開磋商,開展情報收集與協調,推動運用體制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