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像它接納斯諾登、拿下克裏米亞時所表現的那麼有力量,也不像盧布暴跌時所展現的那樣“任人宰割”。世人對俄羅斯的很多印象都不真實,美歐同俄的對打有一大半像是在夢遊中過招。中國一些人建議拿出“大哥”的派頭“幫俄羅斯”,另一些人主張與俄“儘早切割”,同樣都屬於夢遊者。
美國是誰?中國的輿論裏也充滿矛盾。一方面“美國衰落論”頗有市場,另一方面,認定油價下跌是美國搞的,盧布“崩盤”更是美國搞的,美國又像是“無所不能”。
俄羅斯的經濟過度依賴石油出口,這次危機印證了“大號的沙烏地阿拉伯”不好當。曾有人認為,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作為成功的資源型國家可以成為俄的模板,但那兩個國家的人口前者3500萬,後者只有2300萬,而俄有1.4億。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還有木材等看來支撐不起它的現代化和盧布堅挺。
西方制裁很難成為壓垮俄羅斯的“最後一根稻草”。制裁連伊朗、古巴都奈何不了,正因為這種手段的效果有限,美歐在年初俄“吞併”克裏米亞時,對拿莫斯科“沒辦法”頗感沮喪。油價大跌和盧布垮臺不能説是美國精心編織的“作品”,美國在這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這種作用未必是美國專門針對俄羅斯設計的,它更多大概是“歪打正著”的。
光是盧布貶值,只會帶來一些俄國內通脹,扳不倒“普京帝國”。俄見過大風大浪,有較強的抗壓性,這些分析不是虛的。
但是普京提出的2020年進入世界經濟“五強”目標,以及俄社會大量與此相關的願景實現起來看似相當困難,這或許會逐漸侵蝕俄羅斯社會的信心和凝聚力,為俄長遠政治穩定帶來不確定性。
必須看到,中國幫助俄羅斯的效果將是有限的。中國或許能對俄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援,但中國解決不了俄經濟結構的單一,解決不了俄財政對能源外匯高達70%的依賴。
中國如果向俄投資過猛,説不定還會引起俄方的警惕。中俄貿易額不到俄歐貿易額的三分之一,俄並不希望變成“中國經濟的附庸”,我們對此一定要清楚並理解。
當然,那種認為中國應當為了“融入世界”而逐漸“冷淡”俄羅斯的想法更幼稚。中俄有4300多公里共同邊界,俄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不可取代的戰略夥伴,中國對協助俄走出危機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
當中國調解俄美尖銳衝突有困難、雙方一時都聽不進中方意見的時候,我們推動烏克蘭局勢及俄美關係緩和的基本態度不能含糊,這樣的原則闡釋不可少。切不可由我方的表現導致俄美對華産生錯誤的印象,讓它們以為彼此鬥得越激烈,中國越高興。
俄美衝突一旦失控將增加中國戰略上的不確定性,俄羅斯的國家風險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一部分轉化成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中國的國家戰略格局不是只有一個“中美俄大三角”。
俄羅斯面對的困難和矛盾錯綜複雜,它該怎麼做,需要中國什麼樣的幫助,這些問題莫斯科恐怕都要自己先消化、厘清。中國希望俄經濟好起來,這個態度是堅定的。至於我們能在國際準則下幫俄羅斯做些什麼,不妨先聽莫斯科怎麼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