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我國情報系統亟待升級 理念陳舊令人扼腕

時間:2014-10-30 13:34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香港“佔中”運動至今已經滿月。有評論指,北京未能事先洞察香港政情民意。這一批評或有失公允,但並非毫無道理。從系列涉疆恐襲事件到當下香港街頭抗爭,事實證明,要有效應對非傳統威脅、滿足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的迫切需要,我國情報系統急需升級換代。

  首先,我國急需建立跨部門的情報協調機制。“911”事件獨立調查委員會指出,情報機構間缺乏交流是未能阻止事件發生的主因之一。為汲取美國教訓,我國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內設立國家情報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情報工作。但有學者稱,不到生死存亡關頭,部門利益很難讓位於國家利益。此言不虛。“911”事件13年後,美國會眾議院才通過法案,決定設立統管全國15個情報單位的國家情報局長職位。

  2006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談到反恐時説,“長期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依賴於戰略傳播”。何謂戰略傳播?在我看來,就是情報作業、政策制定與執行、傳播作業的三位一體化。戰略傳播要求所有國家權力部門協調一致,要求官(軍、警)民深度融合。根據近期披露的數據推算,美國與反恐、安全、情報相關的私人機構數量是政府相關機構的3倍多。我國的官(軍、警)民融合理念與模式應與時俱進,相關融合亟待大力推進。

  第二,我國需賦予情報機構新職能。我國的對外傳播人員往往不在“現場”,僅靠第二手資訊無法深刻理解問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加之缺乏科學制導,理念陳舊、手段落後,其“影響力行動”難免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所以,我國應考慮賦予情報部門以特定條件下的“環境塑造”職能。

  反恐是思想戰,極端意識形態是戰略重心。法國反叛亂專家大衛格魯拉總結出了反叛亂四法則:民眾的支援對反叛亂者和叛亂者都是必要的,支援是通過活躍的少數人獲得的,民眾的支援是有條件的,努力之強度與手段之廣度都是必要的。有專家指,反恐需要至少80%的政治戰與20%的武力戰。依據國際慣例,處於反恐一線的軍情系統應享有開展非軍事行動的權力。

  第三,更新情報作業理念。當下,我國急需糾正重戰術情報、輕戰略情報的傾向。反恐戰本質上是心智戰,那麼如何打贏心智戰?美國國防部軍力轉型辦公室前主任亞瑟塞伯羅斯基指出,“對敵人及其文化與社會的理解,可能比了解其戰鬥序列更為重要”。

  第四,推動情報流程再造。建立數據庫是資訊時代情報作業的必然趨勢,其優勢有二:避免重復作業,有效降低成本;便於甄別驗證、補充完善。總之,數據庫既是情報組裝流水線,也是情報甄別與分享平臺。與此對照,我國還要求“情報要素齊全”,理念之陳舊令人扼腕。

  近悉,我國擬建立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和跨部門情報資訊運作機制,令人振奮。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要探索,也是國防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筆者相信,在中央矢志“反腐”“整黨”“強軍”的時代背景下,推動情報體制改革的時機已漸趨成熟。(畢研韜)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