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鮮代表缺席,朝鮮問題無法缺席
朝鮮缺席了一次本不應缺席的會議,然而這次會議卻繞不開朝鮮。10月15日至16日,2014東北亞和平與發展濱海會議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與主辦方事先預告的不同,來自朝鮮的面孔沒有出現在會場。
除了朝鮮,東北亞地區六國中的中國、日本、韓國、蒙古、俄羅斯,均有政界、學界或商界代表與會。參會者中還包括美國智庫的成員。
在此前的新聞發佈會上,會議主辦方曾介紹説,東北亞六國與美國均有代表出席。但是,當俄羅斯前副總理塞爾傑伊 沙赫賴、韓國國會前議長金炯、韓國前外長尹永寬、日本參議院議員田和幸、蒙古前駐英國大使達瓦桑布以及中國眾多外交界人士如約而至時,卻沒有見到他們的朝鮮朋友。
從2014年起,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天津公共外交協會發起主辦的東北亞和平與發展濱海會議,每年都將在天津舉行一次,成為一個常設的區域對話平臺。
目前,這一區域存在“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首腦會議”、“東北亞經濟論壇”、“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等不同層次的多邊交流機制,而濱海會議的主旨是:搭建平臺、促進溝通、匯集智慧、建言獻策,為重啟六方會談、緩和地區形勢、促進區域合作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夯實民意基礎。
作為濱海會議的前身,去年在天津曾召開過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會議,當時,包括朝鮮在內的區域內各國均有代表出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天津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田貴明向記者介紹説,去年的會議氣氛十分熱烈,有些討論雖未必“友好”,但很“真實”。與會者之間有一些約定,比如,不會指名點姓批評他國領導人,不會説一些讓他國人員感情受傷的話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外交部原副部長劉古昌説,去年那次會議得到了區域內各國的積極響應,開誠佈公、相互尊重、包容不同觀點的研討風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産生了許多真知灼見,比如東北亞各國命運緊密相連、合作才是出路、拋棄零和思維、樹立共贏觀念等。
“我們對本次會議抱有更高的期待,懷有充分的信心。”10月15日,劉古昌在開幕式上表示。他説,出席會議的各方代表都是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頂級專家,加重了會議的分量。
山水相連的東北亞地區,擁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涵蓋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國家、發展中國家等不同類型經濟體,同時也是不穩定因素交織、大國利益高度交匯的區域。劉古昌指出,東北亞地區目前的和平穩定是脆弱的,由於多種原因,區域合作相對滯後,一體化水準較低。
儘管朝鮮缺席了此次會議,但是,與朝鮮有關的話題仍經常被與會者提及。
俄羅斯前副總理塞爾傑伊 沙赫賴指出,一方面,東北亞是世界經濟一個巨大的增長極;另一方面,這裡還保留著很多“被冷凍的衝突和矛盾”。包括朝韓問題在內的許多“根深蒂固的衝突”懸而未決,今天看來已經非常不合時宜。但這些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我們才能騰出手來與新的全球威脅做鬥爭。沙赫賴引用中國成語“綱舉目張”指出,與朝鮮有關的局勢是問題的中心環節,抓住了這個環節,就能牽動並且解決整個東北亞問題鏈。他建議,有關朝鮮半島問題談判和協商的議題設置,應是有關整個朝鮮半島地緣、政治、命運的問題,而不應局限于無核化和朝韓問題。
對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沙赫賴的另一個建議,是拓寬人民外交的渠道。“人民往往可以解決政治家和外交家不能解決的問題”,他説,“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的愛國心並不比官員弱,志願者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比政府官員要強得多。”
沙赫賴還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建議,希望在至少3年內暫停在相鄰海域舉行軍事演習和武器實驗。他認為,這將有利於降低東北亞國家之間的緊張和誤解程度。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表示,東北亞國家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順時應勢,共創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中國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支援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地區熱點問題,主張早日重啟六方會談。劉建超指出,本地區受到不少問題和挑戰的困擾,如何化解歷史積怨、冷戰殘余、島嶼爭端,怎樣應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挑戰,如何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長期和平穩定,能否建立切實可行的東北亞和平與安全機制等,都值得高度重視。
韓國國會前議長金炯,當然也沒有回避朝鮮話題。談到朝鮮核計劃,他説:“我們要確保它的核計劃不會成功,同時確保它的經濟和社會能夠在沒有核計劃的情況下取得成功。”
金炯還表示,朝鮮官員在仁川亞運會閉幕時訪韓,他希望這不是“一次性的訪問”。為了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國家間應該建立綜合、全面的關係。他説:“不信任的鐵幕應該被揭開,大家應該懷著信任在同一個餐桌上吃飯。我相信,能夠準備這個晚宴桌的就是韓國。”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朝鮮問題是東北亞和平與發展最重要的問題,現在朝鮮核問題是最緊迫的問題。”韓國前外長尹永寬指出,過去的20年,儘管已在無核化問題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但這個問題正在惡化而不是改善,朝鮮經濟的孤立、西方國家對朝鮮的制裁是一個重要原因。西方最重要的手段是制裁,但只有當目標國家通過制裁將會受到嚴重損失的時候,制裁才有作用,朝鮮並非這種情形。
尹永寬認為,現在的僵局將導致朝鮮不斷增加核軍備庫,談判籌碼也會相應增加。應該選擇與朝鮮對話,找到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給朝鮮一些益處,才能夠使它不斷地作出努力。金正恩正在發展經濟開發區,他還在招商引資,朝鮮的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我們還要為朝鮮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它能夠更緊密地融入到國際關係當中來,放棄發展核武器。
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外交係教授文正仁主張,應該立刻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回到對話和談判的軌道,並且不要設置前提,設置前提就會損害信任。應該設置開放的議程,讓六方會談的各方代表坐在一起,把所有問題都放到桌面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于振起,將“朝鮮半島不戰不和的不正常局面”列為東北亞和平安全面臨的兩大挑戰之一。他指出,這種局面的根源是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後,至今沒有簽訂和平條約。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應是放棄對朝鮮的敵視政策,在朝鮮承諾合作的前提下,簽署和平條約,徹底結束半島的戰爭狀態。
與政治安全論壇並列,此次會議設立了經貿論壇和社會人文論壇。經貿論壇的主持人、蒙古前駐英國大使達瓦桑布説,從論壇發言中可以看到,只有朝鮮問題等政治問題得到解決,才能夠解決區域內的經濟問題。
比如,在韓國光雲大學教授申相振看來,要促進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我們首先要努力去解決朝鮮的核問題”。他在經貿論壇上指出,東北亞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沒有什麼進展,主要原因就在於政治和軍事上的障礙。為了經濟合作,這個地區的國家之間首先要培育政治信任關係,消除冷戰思維。
無論是政治話題還是經濟話題,由於朝鮮無人到場,爭先恐後發言的與會者們無從得知朝鮮同行會作何反應。不過,于振起在會上透露了一個故事:去年,他也到天津參加了東北亞和平與發展國際會議。當他講完“朝鮮用核武換和約”的觀點之後,一些來自朝鮮的學者圍住了他,稱讚他講得很好,並表示朝鮮並不是真的想要核武器。(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