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貿市場無法回避“中國製造”

時間:2014-10-10 10: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9月17日,非洲航空航太防務展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的瓦特克盧夫空軍基地開幕,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組織7家中國軍貿企業設立“中國防務”國家展團,與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義大利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防務企業共同參展。

  較之往屆,本次中國展團展區面積大,參展內容從器件、裝備到武器系統,涵蓋中國國産船艇、導彈、無人機、精確制導炸彈和雷達等裝備,充分展現了中國軍工完整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和全産業鏈的供應能力。中國展區的參觀者絡繹不絕,讓在場的外國媒體不禁感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不可小覷。

  從軍工到軍貿,中國國防工業産品需要走向世界

  對外軍火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國家整體國防工業體系作支撐。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模倣蘇聯建立起初步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1960、1970年代我國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先後建立一批涵蓋航太、航空、艦船、兵器、電子等領域的軍工企業,改革開放後國家又對軍工系統進行了市場化改造,我國的國防工業體系逐步健全。

  伴隨國家國防工業體系的不斷建設完善,中國軍貿也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發展歷程。我國對外軍貿最初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從1950年代後期到改革開放前,我國武器裝備出口大部分都無償援助給社會主義陣營或者友好往來國家 。

  改革開放後,我國對少數國家實施無償援助,而對其他國家則會收取一定成本費,或者對方用農作物産品、工業品進行補償和置換。從20世紀末開始,中國對外無償援助基本取消,開始從國際化視野著手,著眼于國防工業的發展需求和國際軍事合作,真正做起對外軍火貿易。

  以軍貿養軍工,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需求不足是各個國家國防工業發展的重要考量。俄羅斯接管了蘇聯70%的軍隊,同時也繼承了1500多家軍工企業、500多萬名産業工人。為了解決軍工系統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在國內軍火需求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俄羅斯必須重視國際軍貿市場。

  日本目前已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寓軍於民的國防工業體系,僅在防衛省登記從事武器裝備及其他軍需物資生産的企業就有1377家,從業人員約有15萬,幾乎能研製生産自衛隊所有的武器裝備。有關人士估計,日本在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後,整個軍工經濟體系將因此獲得迅速成長,有利於提振低迷的國內經濟。

  美國政府一直認為,加強國際軍品交易可以有力支援本國以較低的成本擁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的國防工業基礎,這是保證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而法國則把軍火出口明確為一項基本國策,戴高樂曾把軍火出口視為補償昂貴武器研究發展費用的唯一途徑。

  與這些國家一樣,中國同樣需要國際軍貿市場。中國擁有基本完備的軍工體系和數量不少的從業人員,加強對外軍售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維持和平時期中國國防工業的製造能力和生産規模,同時還可以加深軍火貿易夥伴之間的關係,增加彼此之間的合作與了解。

  但與有關國家不同,在我們看來,軍火貿易不僅僅是做生意,中國更加重視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局。在武器出口問題上,中國歷來採取慎重、負責的態度,嚴格遵守聯合國有關決議,恪守軍事裝備出口三項原則,即:有助於接收國的正當防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

  從單裝到套餐,中國對外軍火貿易正在穩步發展壯大

  早在1980年代,中國就曾經因為兩伊戰爭而成為武器出口大國。但由於受制于武器技術水準不高的局限,兩伊戰爭結束後,中國對外軍貿交易額不斷下滑。

  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武器在不斷挖掘新市場和新技術的條件下開始出現新的增長勢頭。在這其中,中國軍工企業也逐漸瞄準市場需求,從“自己有什麼賣什麼”演化到“客戶需要什麼就賣什麼”上來。

  本屆非洲航空航太防務展上,在中國展區參展的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中電科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均展示了各自企業的優勢裝備。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這次帶來的軍工展品涉及精確打擊、遠端壓制、反恐防爆、防空武器等多個方面,其中甚至包括MBT-3000主戰坦克、AR3多管火箭武器系統等拳頭産品。

  為了更加方便客戶購買武器以大幅提高本國軍事能力,北方工業公司還可以提供成套的基本防務裝備清單,包括從步槍、榴彈炮、鐳射制導炸彈、裝甲人員運輸車、坦克到無人機應有盡有,甚至有媒體將這一整套裝備稱之為“軍工套餐”。

  北方工業公司的努力沒有白費。彭博社和IHS簡氏資訊集團編輯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北方工業銷售額每年的增長速度平均在20%以上,超過很多大的國際知名防務公司。

  而這只是中國對外軍貿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稱,2009年~2013年間,中國向35個國家供應武器裝備,與2004年~2008年間武器裝備出口額相比增長212%,中國佔全球武器出口比重也從2%提升到6% ,並於2012年首次升至全球第五,同時也是進入該榜單的首個亞洲國家。

  從無視到接納,中國製造以正當競爭贏得市場

  在非洲航空航太防務展上,中國軍事裝備像明星般引人注目。就在此次防務展的幾天前,另一則新聞同樣值得關注。從威爾士參加完北約峰會返回本國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向電視媒體表示,由於與中國的談判無法達成一致,土耳其正在和法國方面商討購買遠端防禦導彈系統的具體事宜。

  去年9月,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獲得土耳其近40億美元的防空導彈系統訂單。這是中國供應商首次從北約成員國那裏獲得先進設備的大訂單,美國、俄羅斯和西歐生産商也參與了競標,但中國公司的成功震驚了全球軍火貿易市場。

  路透社當時就指出,土耳其可能迫於美國和北約壓力取消該防空導彈系統協議,但這仍將是中國取得的標誌性勝利。土耳其經過綜合衡量願意選擇中國産品而非其他防空導彈系統,已經確認了中國導彈和航空航太行業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在世界軍火貿易市場中的競爭力,這就是最好的招牌和廣告。

  儘管中國製造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已經佔有一席之地,可是與2013年佔全球武器出口份額35.70%的美國相比,差距仍十分明顯,即使與佔20.29%份額的俄羅斯相比,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中國正在以實力慢慢贏得口碑和市場。

  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一份關於中國武器出口的報告透露,殲-10戰機的外貿價格不超過4000萬美元,而美國現役同性能的F-16則為6500萬美元。低價位的背後卻是不遜色的各項作戰性能指標。中國的053級護衛艦單價僅在5000萬美元左右,泰國方面使用後評價認為該艦隻是同級德國護衛艦價格的1/4,戰鬥性能卻能達到其九成。

  此外,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梟龍”戰鬥機、K-8教練機、國産“凱山”防空導彈等重型主戰裝備以及反艦巡航導彈等先進武器系統,都被認為不遜於西方國家同類産品。中國武器平臺的改進潛力也很大,很多武器平臺都能夠相容西方裝備,購買國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目前,國産武器正在改變過去以低檔廉價為主的外銷方式,在國際軍貿市場上逐漸走向中端和高端領域並樹立起口碑,顯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期待在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的前提下,中國軍工企業能夠讓世界感受“中國製造”的優勢,在國際軍貿市場上打造更多、更響亮的“中國品牌”。(房永智 作者單位:工程兵學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