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7月6日到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大洋洲三國展開訪問。他將在8日會晤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並簽署“防衛裝備”合作相關協議。這是日本繼美國、英國後簽署的第三個“防衛裝備”合作協議,也是日本戰後首次對外出口尖端軍工技術。
安倍在剛剛完成解禁集體自衛權“大計”後,就馬不停蹄地奔赴澳大利亞,對其出口武器,安倍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解禁”“賣武”兩不誤
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精神,日本戰後長期奉行武器出口禁令。今年4月,日本內閣通過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大幅放寬對外輸出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條件,持續了47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宣告結束。這是安倍政權欲拆除日本戰後賴以生存的和平基石的重要一步。
不久,安倍政權便耐不住性子,開始著手實施武器出口。6月11日,日本和澳大利亞在“2+2”會議上就締結共同研發“防衛裝備”協議問題達成一致。日本計劃向澳大利亞提供潛艇技術,澳海軍預計向日本購買12艘常規潛艇。
此次安倍訪澳,計劃將變為現實,日本也將成功完成對解禁武器出口禁令的第一次“實踐”。如此急於對外出口武器,背後的政治、外交和軍事動機不言而喻。
謀求“正常”意圖顯
安倍內閣于7月1日解禁了集體自衛權。從日本國內層面看,這意味著日本走向“正常國家”實現了重大突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認為,解禁武器對外出口與日本此前解禁集體自衛權有著連帶關係,日本通過向澳大利亞轉移潛艇技術,顯示兩國關係密切,澳大利亞自然就成為了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對象。
日本國內軍需産業急於“走出國界”,是安倍政權解禁武器出口的重要推手,然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並非其主要目的。
日本過去是“專守防衛”,如今隨著與澳大利亞進行軍事技術合作,自衛隊活動半徑從西太平洋本土擴大到了南太平洋。呂耀東認為:“日本想通過與澳大利亞的合作,將它的觸角伸到整個亞太,這也許是日本最終的目的。通過控制亞太,為自己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或者説政治軍事大國做鋪墊。”
他進一步指出,日本在對澳進行武器出口的同時,事實上也是在擴展與日本認為是關係密切國家的防務領域的合作,也就預示著日本和澳大利亞在海外遇到所謂的突發事件時可以聯合作戰。
“暴力多邊”埋隱患
日本和澳大利亞雖然不是盟國,但通過此次訪問,日澳間的軍事合作將進一步加深。安倍此舉無疑給亞太地區注入了非常不安定的因素,會給亞太的安全環境帶來不可預知的變數。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指出:“亞太地區在冷戰後之所以沒有發生局部戰爭,是因為以和平多邊主義為基調和主軸來進行經貿合作。但是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出口武器,從全球範圍來看,是主動參與和介入暴力多邊主義,這就給未來東亞地區埋下了危險的隱患,同時也會給日本帶來巨大的損害。”
不僅如此,安倍此舉也強化了對中國的戰略部署。在武器合作上,日本向一些國家出口武器的條件是必須符合日本的安全利益,並且不能向日本禁止的一些出口對象國轉讓武器技術。
“這實際上對澳大利亞加以了限定,讓它今後不能對中國進行這方面的武器技術轉讓或交易。”劉江永進一步分析道,“日本想用這種方式,拴住澳大利亞,拴住和日本有軍事合作或者將出口武器的包括歐洲的國家、亞洲的一些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確保日本對華的全面優勢。這就是安倍所謂的‘地球儀外交’,或‘積極的和平主義’,是整個戰略部署當中重要的一環。”(孫瑩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