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爾這樣的表態令人吃驚,在我印象中,以前還沒有過美國高官像他這樣公開支援日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8日的記者會之前,幾乎沒有人預料到中美防長如此公開“針鋒相對”。 世界許多媒體回味的還是“哈格爾或許是參觀遼寧艦——中國唯一的航母——的第一個外國人”的報道。德國《曼海姆晨報》8日稱,中國用航母接待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是更加開放的標誌。這種象徵性行為説明中美在火熱的太平洋領域有了更多信任。《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説,哈格爾參觀了航母的甲板、醫療設施以及居住區等,同時還被允許與艦上官兵進行交流,“中國方面希望借助公開首艘航空母艦,顯示緩和與美方摩擦的姿態”。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長佐洛塔廖夫7日曾預測,哈格爾與中國防長常萬全8日的會談將“很平靜”,理由是中國在同美國對話中一直小心翼翼,哈格爾本人則行事穩重、平靜。俄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學者阿爾巴托夫甚至認為,美俄因烏克蘭危機而關係惡化,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將更加堅持立場,抓住有利時機讓美中關係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而美國會對中國作出幾分讓步。
8日上午,中國防長常萬全在八一大樓為哈格爾舉行歡迎儀式,並陪同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隨後,兩國防長舉行了兩輪會談。《環球時報》記者發現,第一輪會談比原先預定的時間略長,兩位防長出現在中美記者面前時臉色有些凝重,不過兩人在第二輪大範圍會談的開場白都頗為輕鬆,常萬全稱哈格爾是老朋友,此次已是兩人第三次會面。哈格爾則回應説:“昨天我們訪問一開始就參觀了貴國的航母遼寧艦,這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第二輪會談後的記者會比原定計劃推遲了近一個小時。記者會開始時,中美防長握手合影,高度評價這次會談“非常坦率和富有成效性”,並對外宣佈雙方達成的七點共識。哈格爾透露,中美防長會談主要涉及東海、南海局勢,包括朝鮮核與導彈問題在內的亞太安全局勢、網路安全等話題。路透社稱,中美防長積極講述正在改善的兩國軍事關係,宣佈深化軍事關係的措施,但難掩長期存在的緊張問題。
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小卓8日對《環球時報》説,通常而言,兩軍高層互訪時不會刻意在媒體面前暴露分歧。但對於當前的中美軍事關係而言,只要討論時直面具體問題就必然會暴露分歧。趙小卓認為,哈格爾這次在記者會上的講話和他此前在日本的表態是一脈相承、經過精心策劃的。哈格爾不惜暴露中美分歧,目的是要向全世界和盟友宣告,美國依然決心維持聯盟體系,給盟國一顆定心丸。
當地時間7日,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2014年確認‘與臺灣關係法’與軍艦移轉法案》,再度要求奧巴馬政府“應對臺出售佩裏級巡防艦”。同一天,《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刊文稱,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稱,中國不應懷疑美國保衛亞洲盟友的承諾,經濟報復的前景也將讓中國不敢動用武力在亞洲尋求領土主權,不會像俄羅斯在克裏米亞那樣。文章稱,“這是馬尼拉與北京在仁愛礁領土對峙中最強有力的資訊”。
“克裏米亞在東亞的陰影”,瑞士《新蘇黎世報》8日在這個棱鏡下解讀哈格爾亞洲之行。報道稱,哈格爾訪問東亞,在東京試圖確保日本對美國的效忠。克裏米亞危機的陰影籠罩著東亞, 美國處境尷尬,“要保護的不僅是日本,還有臺灣、韓國和菲律賓”。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者張清敏認為,美國對華的強硬舉動反映出美國方面的一種危機感,但這種危機實際上並不存在。最近美國不少分析人士以及官員認為,克裏米亞危機會對亞太地區産生負面影響,中國可能會效倣俄羅斯。這種類比是極其錯誤的。張清敏認為,美國向中國“立威”是非常不明智的。美國宣稱自己的目標是“亞太穩定”,但它在亞太領土爭端上的傾向性表態,一些國家將會被慫恿進一步挑釁,美國也會適得其反。
8日的“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則刊文批評美國防長“訪日期間威脅中國”。報道稱,哈格爾的對華言論是險惡的、挑釁的,他在東京與日本防衛相一起舉行記者會,聲稱“你不能到全世界重新劃分國界,以武力、脅迫、恐嚇手法侵犯別國領土完整以及主權,無論是太平洋小島,還是歐洲大國”。文章認為,實際上,哈格爾這是鼓動美國盟友在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問題上採取更具侵略性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