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鬆開武器出口“緊箍咒”

時間:2014-04-02 13:31   來源:解放軍報

  4月1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大幅放寬向外輸出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條件。此舉意味著,日本放棄實施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則”。這是日本戰後和平國家理念的重大轉折,日本向著安倍夢寐以求的“軍事大國”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武器出口三原則”是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于1967年制定的,即禁止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聯合國決議規定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以及國際衝突的當事國或有衝突危險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當時的三木武夫內閣又對上述原則進行增補,實際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1981年1月,日本國會通過了《關於武器出口問題的決議》,禁止向任何國家出口武器。

  為了摘掉這道“緊箍咒”,日本右翼勢力可謂費盡心機。2006年6月1日,小泉純一郎政府以政府開發援助(ODA)為名,向外國提供武裝巡邏艇,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如今,安倍比小泉走得更遠。安倍內閣將原來的“三不”改成了“一不二僅”(不允許向爭端當事國或在違反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出口、轉移;僅限有利於做出和平貢獻和有助於日本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出口,在確保透明度的同時進行嚴格審查;僅在能夠確保妥善管理的情況下,允許出口的武器被用於其他目的或轉至第三國),看似淡化了意識形態色彩,仍對武器出口設定了門檻,實則是對日本武器出口禁令的徹底顛覆。由於“有利於做出和平貢獻”“有助於日本安全”之類概念的解釋權完全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伸縮空間極大,未來日本不僅能出口武器,甚至可以在軍售上“大撒把”。

  日本放開軍售,最大的受益者是軍工企業。日本沒有國營軍工企業,武器裝備生産完全靠民營。長期以來,日本奉行專守防衛,自衛隊的武器裝備只能保持在必要的最小限度,採購預算投入不足。“無利可圖”導致軍工企業沒有研究、開發新型武器裝備的經濟動力。為保持技術優勢,日本政府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向軍工企業“輸血”,武器裝備採購和維護成本因而居高不下。安倍此番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其軍工企業得以進軍國際軍火市場,日本或將成為國際軍火出口大國。而這無疑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和助推軍備競賽,安倍領導下的日本作為地區麻煩製造者的本質進一步顯現。反過來,鉅額的出口利潤會帶動本國軍工企業的研發和生産能力,日本追求“軍事大國”的願望也越來越近,而這正是安倍夢寐以求的。眾所週知,自上臺以來,安倍政府打著“和平主義”的幌子,修憲、擴軍,在右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無論是之前解禁集體自衛權,還是此番解禁武器出口,都是為了實現安倍復活日本“軍事大國”的美夢。

  另外,日本解禁武器出口,也有提高日美軍事裝備通用性的考慮。由此,日美同盟將進一步強化,對地區和平的威脅也同步增強。

  國際社會認為,日本通過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將會導致武器擴散,進而對地區安全與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日本的這一危險舉動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