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評論家:安倍在中國輿論攻勢沉默 外交輸了

時間:2014-01-03 10:49   來源:環球時報

  安倍成東亞和平絆腳石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何輝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若欲尋求真正的國際支援,需要長期有戰略性的國家公關。這種公關要解決的不只是政府間問題,更要解決這些國家的國民問題,讓他國國民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國,需要真正面向民間、在民間的滲透和解説。在這方面,以色列是特別成功的例子。

  日本外交評論家天木直人1日在其部落格上撰文稱,安倍政權在中國的輿論攻勢下顯示出沉默狀態,而外交上沉默就是輸掉了。為什麼日本主要大媒體對安倍無作為都不進行批判,支援安倍的右翼也只會凡事都反覆批判中國,讓人對安倍外交的無能和對日本媒體的墮落感到失望。文章還稱,安倍首相做錯了,錯了就應當改正,要是改正不了,就應當辭職讓位。“不去參拜靖國神社應該是安倍説抱歉的一個方式”,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大衛皮林1日以此為題撰文稱,多年來,一系列日本首相都對殖民統治和戰時侵略表示道歉。不過值得質疑的是道歉的誠意多大。日本被批評通過修改教科書來掩蓋歷史,大多數日本教科書都提到了日本的戰時罪行,但沒有詳細深入去講。

  美國《環球郵報》分析説,中國領導人對安倍關上大門之後,日本面臨新一輪冰冷的國際孤立。中國不給安倍好臉的同時,國際社會也在譴責日本。韓國外長2日在新年工作會上警告,“安倍已經成為東亞和平與合作的絆腳石”。即便是日本最親密的盟友也不例外,美國已明確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説,美國明確批評安倍,可能不僅僅是意識到風險在加大,而且還終於慢慢領悟到,在二戰後由美國打頭的西方陣營中,日本其實早已遠離了美國和西方。法國《新觀察家報》認為,鋻於安倍真正的政治目的是擺脫和平憲法的專守防衛約束,而這攸關二戰成果的分配和戰後國際秩序的改變,都和美國直接相關,美國政府對此必須慎重且清晰地作出決定。

  “中國領導層在安倍參拜問題上的反應很聰明,安倍似乎更緊張。”香港科技大學中國問題學者崔大偉對美國CNBC網站表示,美國政府批評安倍的決定給中國冷靜應對和後退一步的機會,北京看到安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認為既然美國人都開始批評安倍了,那就“讓他在風中飄著吧”。《環球郵報》報道稱,雖然日本駐華使館外可以看出加強了安保,但並未看到抗議者。一定程度上説,中國這次也不需要發動民眾了,因為這次跟日本發生糾紛的不光是中國一家。這樣一來,中國姿態高一點,或許能贏的更大。中野晃一認為,“日本正在喪失國際支援。如果中國反應溫和,其可信度會提升,這也會促使美方領導人認為直接跟中國打交道要更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