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岸人士參與的“築信研討會”24日在北京登場,兩岸學者、專家和退役將領共同探討建立軍事與政治互信等議題。24日,與會的臺灣退役陸軍中將傅應川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傅應川曾任臺灣“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現任中華戰略協會常務理事、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
“和平對兩岸都是好事”
環球時報:您認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傅應川:內容還是蠻多的。兩岸要做一個適合兩岸的架構,即至少一中原則一定要保留,另外大家有共識的就是要和平。大陸這邊講和平發展,我們的“國防防線”裏講“要共同締造一個和平解決爭端的局面”。在中國來講,所有衝突最後都是以戰爭結束,因此我們希望兩岸在和平基礎上好好發展關係。
至於具體內涵,我們希望建立溝通管道和定期溝通平臺,能夠定期討論,對現實問題提供一些看法。最好建立一個所謂的衝突管制中心,當然前提是大家有互信,使這個平臺不會在以後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起伏。軍事演習互相通報也是包含在裏面的,但談這些還早。我們今天(24日)提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東西,目前還沒有辦法具體實施,比如兩岸聯合軍演,這是軍事交流到了相當高的層次才會實施的,趨近於準聯盟關係。再比如參加聯合維權行動,包括釣魚臺(即釣魚島,下同)、南海太平島的共同防護問題,但現在講這些都還太早。
環球時報:您覺得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傅應川:和平對兩岸都是好事,大家都需要。對大陸來講,希望有一個和平環境搞建設;對臺灣來講更是如此。臺灣小,力量弱,又是島,發生任何戰爭都是毀滅性的。
“大陸對臺導彈”是假議題
環球時報:綠營經常炒作大陸導彈部署問題,您怎麼看?
傅應川:我覺得這是個假議題。導彈基本上是沒有針對性的,武器也不是看有沒有的問題,而是看怎麼用。大陸沒有講部署導彈是針對臺灣,要對臺灣進行毀滅性打擊,但因1996年臺海危機時大陸發射了幾枚導彈,現在臺灣就把這當成一種模式,認為所有導彈都是針對臺灣。而且中間還有美國人在操作,在美國所有針對大陸的軍事評估及國防政策裏,統統都在講大陸導彈是對準臺灣,把自己定位成臺灣安全的保護者。最主要的是,美國使兩岸建立敵對關係,這也是我們談的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最重要的一部分。
環球時報:您覺得臺灣真的會因買了美國武器而感到安全嗎?
傅應川:就地緣關係來講,美國最先進的武器在西太平洋不見得有優勢,因為導彈這部分,大陸已經是世界第一,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美國航母能不能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記憶體活,我基本上是存疑的,包括美國內部都是如此看法。美國智庫有研究報告説,美國造一艘航母,大陸可以造幾千上萬枚導彈,大陸如果拿幾萬枚導彈和美國航母去拼,絕對划得來,這已經是肯定大陸的戰略優勢。
美國到西太來是因為和大陸關係不那麼緊張,如果緊張的話,我敢説,它不敢到這邊搞軍演。航母不來,陸上基地沒幾個,美國在西太沒有優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9 11”以後,美國努力建構的軍事武力都是為了反恐戰爭,它沒有打傳統戰爭,也沒有打高科技戰爭,它要對付大陸,所有武力需要全部重新建構。空海一體作戰的話,很多武器裝備也要重新發展。現在美國又沒錢,它能搞什麼?
環球時報:馬英九多次談到任內不會與大陸簽和平協議、建軍事互信機制,您覺得他的顧慮在哪?
傅應川:美國因素。我用“地緣戰略政治架構”來解釋。我認為,1958年金門炮戰之後,美國和兩岸的地緣政治架構才真正形成。那時,臺美有協防條約,但1979年“斷交、廢約、撤軍”後,雙方已經沒有這種關係了。美國“臺灣關係法”真正按照法條解釋的話,是民間跟民間的關係,而且是以美國國會對西太平洋安全局勢的關切為基礎,是國內法。美國可以隨時放棄,但在這個框架內,它可以慢慢操作。美國一直在強化兩岸敵對關係,讓臺灣感覺到大陸威脅,所以在跟大陸沒有建立安全互信的狀況下,臺灣只有依賴美國。正因為有這種顧慮,馬先生在講釣魚臺問題時談到,兩岸還不能合作。
臺灣軍人很徬徨
環球時報:有報道一直講臺軍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據您了解,臺軍內部的統“獨”現狀如何?
傅應川:這個話講的是對的。臺灣軍人很徬徨,已經失去目標。但我可以説,統“獨”問題大陸不必緊張,如果臺軍在政治方向上“走”得過分的話,美國都會去阻止“臺獨”。
環球時報:綠營常説退役將領到大陸會洩露機密,您回去需要有所交代嗎?
傅應川:那個都是操作的嘛。我們不涉及機密,沒有那些事情,我回臺灣也不需要寫什麼報告,因為我是以個人身份來大陸,我已經退了,不受制于這方面,在法律上也沒有這樣的責任。我認為,軍事交流在兩岸關係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至少能讓兩岸的緊張趨緩,這對兩岸都是好事。假設只對大陸好而不對臺灣好的話,我們也不會做。(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