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軍機在印遭遇“四連敗” 三大深層原因使然

時間:2012-11-12 13:57   來源:中國網

  近日,媒體曝出俄制軍機接連在印軍火市場折戟:先是米-26T2不敵美國的CH-47“支努幹”,痛失印重型運輸直升機採購合同,繼而伊爾-78MKI敗與歐直的A330 MRTT,將1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供手送與歐洲空客。作為印度最大的軍貿夥伴國,俄羅斯軍品的“糟糕表現”已引起國內媒體和有識人士的警覺和反思,也使外界對俄印傳統軍技關係能否延續産生了疑問。

  兩年內慘遭“四連敗”

  據俄《觀點報》11月1日報道,印度國防部宣佈,歐洲空客旗下的A330在印度空中加油機項目招標中勝出,俄參與競標的伊爾-78MKI則被淘汰。印方代表解釋稱,雖然俄加油機報價低於空客A330,但後者的維修費用和燃料消耗更為經濟。這一結果多少讓俄方感到意外,畢竟印軍大部分現役戰鬥機和直升機均為蘇俄製造,伊爾-78型加油機不存在相容性問題。而且印軍此前就曾購置過俄制加油機,擁有技術維護和後勤保障的配套基礎設施,不需要對現有飛行員和加油操作員另行培訓。

  而就在兩天之前的10月29日,《印度時報》披露説,印軍重型運輸直升機招標結果也已出爐:印度將繡球拋給了美國波音公司生産的CH-47“支努幹”,而非俄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製造的米-26T2。據悉,印度軍方根據兩款運輸機的野外測試結果,最終選定相對廉價的美制“支努幹”。印國防部消息人士稱,“支努幹價格上更便宜,後期維護費用也相對低廉。”

  其實,俄制軍機在印軍火市場上折戟已不算新聞。2011年年初,俄派出米格-35齣徵印度空軍126架多功能戰機的國際軍購招標(總金額高達100億美元)。雖然在初期一度被大家看好,但最終“意外”敗與法國的“陣風”戰機,鎩羽而歸。去年10月,印軍方宣佈22架武裝直升機的招標結果,俄制米-28N“夜間獵手”不敵美國的AH-64D“長弓阿帕奇”,高達14億美元的鉅額訂單“旁落”美國波音公司。對於棄俄選美的原因,印軍方給出的解釋是米-28N“技不如人”,“共有20項技術參數不達標”,而阿帕奇卻“完全符合技術要求”,展現出了優異性能。

  追溯至更早之前的2008年,美國洛-馬公司C-130J“超級大力神”PK掉俄伊爾-76,成功打破俄制運輸機在印度的絕對“壟斷”地位。

  印方在解釋棄購俄制伊爾-78和米-26的原因時,均提及價格成本上的考慮,即歐制A330和美制CH-47較俄制軍機更經濟實惠。但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簡單。

  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副主任康斯坦丁馬基延科在接受《觀點報》採訪時,對“支努幹”身價低於米-26T2直升機的説法表示深度懷疑,“我相信俄制直升機的使用費用要高於美制直升機。但採購價格也要高的説法讓人警覺。”俄政治研究中心常規武器項目主任瓦季姆科久林也認為,“支努幹”在使用方面可能會經濟一些,畢竟米-26T2號稱全世界上最大的運輸直升機,載重量大,能耗也大,“不過,就人力成本而言,美制直升機維護費用更高,因為它們需要定期修理的次數更多,而且不及俄制直升機皮實。”

  至於俄歐兩型加油機之間的優劣比較,科久林表示,“我認為,價格上伊爾-78要比A330便宜30%,且兩者維護成本也相當。至於燃料消耗,俄羅斯飛機確實落後,但對其他國家空軍來説從來説不是個問題。因此,印度此舉更多是政治考慮。”

  三大深層原因

  武器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交易背後有政治、經濟諸多因素的考量,印方側重提及價格成本問題,多少有安慰老夥伴俄羅斯、並替自己所做決定開脫的意味,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俄武器近年來頻頻痛失印軍火採購大單,至少有三大方面的原因。

  其一,俄方自身欠佳。首先,技術性能上較對手遜色,拿伊爾-78與A330相比較,前者配備4台發動機,續航能力只及後者的一半(7300公里對14800公里),最大速度也相對較低(850公里/小時對880公里/小時)。由於配備先進的航電設備,A330機組人員為3人,而伊爾-78卻多達6人。俄米格-35的技戰性能也不如人意。印軍方在測試後曾報怨指出,米格-35的機載雷達“甲蟲”無法實現其所聲稱的探測距離,發動機也達不到額定功率;其次,實戰經驗普遍不足。俄制米-28N“夜間獵人”2008年才開始量産,米格-35迄今尚未投入大規模生産,但其競爭對手“阿帕奇”和“陣風”均在多場戰爭中有過不俗表現,經過了戰火的洗禮;最後,俄武器售後服務品質廣受詬病。印軍方曾多次抱怨俄方履行售後服務協議不力,有時為解燃眉之急,甚至從第三國購置俄制飛機的零部件,俄方個別廠家卻反咬一口,稱印空軍的高事故率是因為其使用偽劣零件,2011年2月,俄聯邦軍技合作局局長米哈伊爾德米特裏坦承,國外客戶對俄供應武器的售後服務頗多微辭。“蘇聯時期,對出廠裝備的維修和改進,零配件供應就重視不足”,“很遺憾,我們繼承了這一惡習,而且克服起來困難重重。”

  事實上,就連俄羅斯軍方也常常看不上國産武器,嫌這些武器性能不佳,而且要價不菲。近年來,俄國防部頻頻從法國、以色列等國進口裝備,也讓本國軍工業的聲譽受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