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基本“無和可維” 中國軍人飛抵仍贏讚譽

時間:2012-10-08 10:15   來源:解放軍報

  冒著炮火履行使命

  變換行車路線上下班,最近的爆炸發生在30多米外

  危險從到達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爆炸、槍擊、劫持、圍攻、挑釁……在敘利亞,針對平民和聯合國人員的各種恐怖活動接二連三。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的部隊司令、副司令、參謀長全都遭遇過襲擊。作為先遣組成員,趙鵬在任務初期幾乎跑遍了所有發生衝突的城市,以確定觀察哨的位置和軍事觀察員的巡邏路線。他和同事遇險的經歷,也成為聯敘監督團為陸續抵達的觀察員們進行安全培訓的“經典案例”。

  那次,當趙鵬和其他國家的軍事觀察員乘坐的巡邏車隊出現在街頭時,當地一群情緒激動的民眾包圍了車隊。一名被衝散的外國軍事觀察員奮力向坐在後車的趙鵬求援,當他打開車門將那位觀察員接應上車時,幾名當地民眾衝上來,抓住趙鵬的防彈衣就往車下拽。幸虧車上其他同伴拼力幫忙,才把車門重新關上。“那天要是被拉下去了,可能就回不來了。”趙鵬心有餘悸地説。

  從國內出發的6名軍事觀察員,剛到達大馬士革,就遇到了“下馬威”。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當地司機指著窗外一幢高層建築説,“這就是前兩天發生爆炸的那棟大樓。”大家望過去,只見大樓已被摧毀了一半。那場汽車連環爆炸事件造成了近百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每次出門,首先都要觀察高樓上是否有狙擊手,再看街道兩邊窗戶裏有沒有準備打冷槍的,還要看路上行人表情和手裏所拿物品有沒有異常。上下班時,他們還會經常變換行車路線,儘量不讓他人摸清規律。

  “按照聯敘監督團的要求,我們聽到槍聲、爆炸聲都要向值班人員報告,但後來這些聲音太頻繁了,從早到晚都能聽到,便不再當回事。”劉勇説,大家都習慣聽著槍聲吃飯,聽著炮聲醒來。

  形勢緊張時,大家只能在較少有槍聲的中午出來購買所需要的物品,有時難免餓肚子。除了巡邏和上班,觀察員們儘量減少外出活動,以至於返回國內時,連辦公樓一兩公里之外、古跡隨處可見的大馬士革老城區都沒去看過一次。

  儘管如此,危險還是不期而至。

  6月17日,劉勇、張甫、張躍3人像往常一樣駕車到司令部上班,快到大門口檢查哨時,被站崗的敘利亞國防部士兵攔了下來,“前面有汽車炸彈!”3人迅速把車停到路邊,繞道地下停車場進入了司令部辦公室。事後得知,有極端分子在一名軍隊上校的車底下安裝了近50公斤的高能炸藥,那輛車距3人只有十幾米遠。

  “離我最近的爆炸,只有三四十米。”劉勇回憶説,8月15日一早,一輛油罐車被安裝在車底的炸藥引爆。劉勇當時正和一些即將回國的觀察員在酒店大堂內話別,準備將他們送到趕往機場的車上。

  那天,聯繫好的車隊晚了15分鐘,“如果正點到達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當時在場的張躍至今都覺得有點幸運。

  勤奮專業贏得尊重

  大馬士革觀察員隊隊長由衷地説:“我這裡中國人越多越好!”

  連續工作100天!張躍在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創造的這項紀錄,或許也是聯合國維和史上的紀錄。

  在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中國軍人的勤奮與敬業有口皆碑。很多長期守候在觀察員工作的酒店外的媒體記者都在報道中説,“中國隊”是大樓裏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一般分為軍事部門和由文職人員負責的任務支援部門。在聯敘監督團各項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劉勇和他負責的人事後勤處主動承擔了許多原本應該由文職人員負責的具體事務,為來自48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們解決了大量具體困難。晚上十點多鐘下班成了常事。

  張甫的職務是聯敘監督團聯合報告和情報分析中心副主任。走上正軌以後,中心有14名工作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收集並向聯合國總部報告監督團在敘利亞的工作情況。當有觀察員抱怨工作太累時,張甫一句話就給他們堵了回去:“你們沒到的時候,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在做。”聯合國主管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蘇和訪問任務區時,聯敘監督團團長穆德少將介紹説:“在過去的三周半時間裏,張甫一個人就是我們這個任務區的聯合作戰中心。”

  時間一長,勤奮便成了中國軍事觀察員的標簽。“其實,我們的工作是很有效率的。”在大馬士革觀察員隊擔任助理人事官的邱風,設計了簡單的人事工作軟體,大大提高了觀察員隊的工作效率。作為助理作戰官,車立傑主要負責觀察員隊的巡邏計劃、地圖製作、與當地政府軍協調安排護衛等事宜,工作極為繁瑣,但他處理得遊刃有餘。聯敘監督團在90天任務期後,規模縮減一半,原來在司令部工作的趙鵬需要調整到大馬士革觀察員隊工作,來自斯洛維尼亞的隊長基什夫得知消息後,主動詢問:“就他一個人嗎?我這裡中國人越多越好!”

  中國軍事觀察員表現出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雷厲風行、謙虛謹慎、連續作戰的精神,贏得了各方的尊重。前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問題聯合特使安南在訪問敘利亞時,專門抽出時間會見中國的軍事觀察員,與大家合影留念。結束任務之際,聯敘監督團司令為張甫、張躍和趙鵬3人簽發了嘉獎信,並對劉勇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為了和平,劉勇上校在工作中展示了最高水準的專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是中國和中國軍隊的傑出代表。”(作者:隗章 解放軍報記者 于春光 呂德勝 圖片由國防部維和辦提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