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島嶼爭端折射日戰略缺失 將是日本之禍

時間:2012-08-13 16:23   來源:環球網

  繼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7月初登上日俄爭議島嶼之後,韓國總統李明博也于近日登上了日韓爭議島嶼,當然不用説,日本肯定照例對俄韓兩國進行了“口誅”與“筆伐”,儘管並不能説俄羅斯與韓國領導人相繼登上與日本有爭議的島嶼有某種默契,但在日本的西北與東北海域兩個方向接踵出現島嶼爭端,就可以看出,日本外交缺乏戰略眼光,或曰,日本缺失長遠的外交大戰略,而日本不缺的只是著眼于眼前的利益以及對過往不光彩的對外殖民侵略歷史的掩蓋與扭曲。

  不管是日俄爭議的島嶼也好,還是日韓爭議的島嶼也罷,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對爭端有著相似性——都與歷史有關,確切地説,都與日本對外殖民侵略歷史有關,尤其是日韓爭議島嶼,更與日本長期殖民侵略朝鮮半島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繫,而這些爭議島嶼的背後,都留下了斑斑駁駁的血與淚的悲涼,而那些悲涼更是浸透著曾經經歷過的血與火的侵略歷史。當然,這些爭議島嶼,對日俄韓這三個當事國而言,其內心深層的感受各不相同:對於俄羅斯這個二戰戰勝國來説,俄日爭議島嶼更多的是戰略主動;而對於韓國來説,韓日爭議島嶼更多的是對往昔被殖民侵略的痛苦的回憶;但對日本來説,更多的是盡力回避爭議島嶼的歷史過程,強調的更多的是爭議島嶼對日本的重要性。

  不用説,對於日本來説,強調這些有爭議島嶼的重要性,更多是著眼于這些島嶼周邊海域蘊藏的巨大經濟價值,而這點可從近五年來日本發佈的《外交藍皮書》與《防衛白皮書》中就可看出其中的蛛絲馬跡,這些日本政府公開發佈的文件中,都會説明諸如“竹島(日本稱呼的日韓爭議島嶼)是日本固有領土”之類的話,而一再重復出現這些話語,除了表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與日本近年來不斷彰顯的“海洋國家意識”相關。我們不妨假設,如果日俄爭議島嶼和日韓爭議島嶼的周邊海域沒有蘊藏有任何可具開發價值的資源,那麼,日本也不會對這些島嶼投入那麼大的力氣,去為之聲嘶力竭、去為之左呼右喊,而且這還在這些島嶼本來就不處於日本控制之下的前提下。當海洋意識的膨脹欲不斷高漲的時候,日本覬覦周邊這些有爭議的島嶼的後推力就會變得更強,而這些後推力變得更強時,就更會迷住日本的外交視線,就更會遮掩住日本的外交戰略,當然更會遮蓋住日本過往不光彩的侵略歷史。

  美國戰略大師基辛格寫有巨著《大外交》,而在基辛格的眼裏,所謂的大外交,乃是有能推行大外交的戰略意識以及能夠推行大外交的戰略能力,而這用在日本身上,就乏有或鮮有能推行大外交的人物,更遑論有推行大外交的戰略意識與戰略能力了。二戰後以來,日本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選擇了仰人鼻息的日美軍事同盟路線,從此是隨美起舞,亦步亦趨,而這個日美同盟也成了日本的擋箭牌,在日方看來,有了這個擋箭牌,就不一定再有什麼大戰略,而埋頭于經濟,漠視過往歷史,就成了日本的常態,至於那些與周邊鄰國的島嶼爭端,在日本眼裏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那些島嶼的經濟價值值幾何,不過,著眼經濟價值、漠視過往歷史、忽視外交戰略的結果,可能就是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日本孜孜于島爭、不顧及長遠、更談不上協和周邊、經略天下。

  如果日本沒有推行大外交的戰略意識與戰略能力,那是日本之禍;如果日本能有推行大外交的戰略意識與戰略能力以及能夠踐行此種戰略能力的外交大師,那是日本之福,不過,照目前情況來看,後一種情形出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不識島爭真面目,只緣身在短視中”,日本外交的短視,只會造成日本戰略的匱乏,而那種無視或忽視往昔歷史、只盯住眼前利益的一時策略,是不會有外交大戰略的。(龐中鵬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

編輯:陳睿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