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空海全維作戰劍指中國?
孫哲 特約評論員:
“空海一體戰”跟當初在亞太地區增加機動投射能力,它的戰略演變有很直接的聯繫,為什麼耿雁生説沒什麼太多的新意?它經過整體包裝以後,就像一個iPhone出臺了,讓大家感覺到非常新鮮。美國其實是想利用它的太空優勢、網路優勢、資訊化作戰,奧巴馬競選的時候説到要增加共同防禦,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原來的軍事同盟的力量來替美國防務的義務。
這種情況下,它利用天基平臺、海基平臺加上陸基平臺加上第二島鏈關島的改造,這些整體的全天候、全維的作戰方式,這種方式很多人就説劍指中國。它出臺的報告上雖然沒有説針對任何國家,實際上它要做的事情,所做的預備的作戰方案都是針對反介入區域作戰。
在亞太,美國把哪一個國家看成潛在的敵人呢?可能就是中國。它覺得跟中國政府打交道還可以,但是對解放軍不得不提防,特別是對我們的三大戰略武器、反艦、航空母艦,它是特別的小心謹慎,所以沃策爾他是替美國軍方説話去解釋“空海一體戰”的計劃。
勞春燕:
高先生怎麼看沃策爾的觀點?“空海一體戰”的戰略是不是為中國量身定制的?
專家觀點:重新整合以彌補軍費不足
專家觀點:美整合空海提升軍力
高祖貴 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這樣的戰略對中國來説針對性很強。儘管不能説是完全量身訂做,但是顯然有強烈的針對中國這一面。一句話來説,它在美國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未來十年要削減4500億,經費不足,但要保持美國在亞太地區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靠什麼?靠重新整合它原來的優勢:網路的力量、太空的力量和一些新的武器系統,整合這些提升它的軍力。這個軍力最重要就是專門針對對手的反集結、反介入。
對手的反集結、反介入都可以看得出來,過去這些年來,國防現代化建設裏面主要是要打贏資訊化條件的局部戰爭,這樣的戰爭主要防止美國在一些問題上介入和干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戰略是這樣一個戰略,美國現在是要反介入、反集結,顯然是針對中國而來,它現在所強調的幾個方面都強烈針對中國的發展,海軍、空軍。
過去這些年來,美國唱的很多軍事威脅都是中國的海軍發展太快,儘管絕對水準差距還是很大,但是發展速度還是太快。我們太空力量的發展它也已經看到了,儘管我們的絕對水準還是不夠高,但是發展速度太快,在這種情況下,它就要在你還沒有達到相當高水準的時候,趕快整合它強大的優勢,對你形成絕對的威懾和壓力,以至於謀求未來亞太地區,有利於它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