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裏海地區的軍事政治形勢不斷變化,沿岸國家之間以及地區外力量之間,圍繞裏海豐富的油氣資源以及外運路線展開激烈爭奪,昔日的平靜之海,如今變得暗流涌動。
是“湖”還是“海”,裏海劃界任重道遠
裏海位於亞歐大陸腹部,亞洲與歐洲之間。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為伊朗。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00平方公里,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的14%。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根據西方石油公司估計,這一地區有可能繼海灣地區之後成為21世紀世界能源主要供應地之一。因此新獨立的裏海沿岸國家哈薩克、亞塞拜然和土庫曼都要求重新確定裏海法律地位,而裏海油氣資源的開採權,自然也就和劃界問題聯繫在一起了。
1991年以前,無論按傳統習慣還是地理位置,裏海都被認為是蘇聯和伊朗的內湖。蘇聯解體後,裏海沿岸國家由兩個變成了5個。為了與油氣開採聯繫在一起的巨大經濟利益,也由於政治的、歷史的、地緣的種種原因,沿岸國家間開始了對裏海劃分的爭議,而問題的焦點則是裏海是“海”還是“湖”。
如果裏海是“海”,裏海將根據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被劃分成扇形領土區域,這將有利於在裏海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引進外資進行開發,而油氣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在裏海的財富就將縮水。如果裏海被認定為是內陸湖泊,那麼按照國際法中的規定,裏海資源應當是沿岸各國的共同財産,任何國家開採裏海任何資源必須徵得各國同意或經共同協商後方能進行。
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附近的裏海水域油氣資源豐富,因此這3個國家堅持裏海為海,應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裏海水體及海底進行劃界,明確各國的主權和專屬經濟區範圍。而伊朗、土庫曼兩國則因為附近水域油氣資源相對較少,堅持認為裏海是內陸湖泊。因此,裏海是湖還是海之爭的實質是能源利益之爭。
2002年,俄羅斯、亞塞拜然劃分裏海的正式協定簽署,俄、阿、哈三國的立場漸趨一致,伊朗的反對態度也有所緩和。至此,俄主張的裏海沿岸五國通過雙邊協商解決糾紛的主張取得了主動權。這使各國在開發裏海能源方面的步伐加快。儘管各國在裏海峰會上仍未就裏海的湖海之爭畫上句號,但對目前的相互關係和開發態勢是認可的。為避免更大範圍的利益衝突,“裏海是裏海沿岸五國的裏海”的理念受到各國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