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正式簽署了已由烏議會通過的《對內對外政策原則法》,從而最終以法律形式確立了該國的“不結盟地位”。這標誌著亞努科維奇領導的烏克蘭已明確放棄了“加入北約”的外交戰略。對此,烏克蘭反對派“季莫申科聯盟”和“我們的烏克蘭——人民自衛”聯盟明確表示反對,指責亞努科維奇輕易地放棄“理想”並試圖與俄羅斯實現“一體化”。而北約發言人卻大度地説,“這是烏克蘭的內部事務,北約不會干預。”與此同時,一直將“北約東擴”視為心腹大患的俄羅斯人卻輕輕地舒了口氣。畢竟,繼2008年8月俄格衝突和2010年初烏克蘭總統換人之後,滾滾而來的北約戰車的東進車輪終於被俄羅斯人活生生地卡住了。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俄羅斯人自己心裏最清楚。
對於烏克蘭最終放棄“入約”的外交目標,俄羅斯眾媒體並沒有“歡呼雀躍”,俄羅斯諸國際問題專家也並未“大呼勝利”。似乎,這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內的事情。理性的俄羅斯專家對筆者稱,烏克蘭放棄“入約”目標表面是俄羅斯對烏克蘭外交的勝利,但實際是烏克蘭重拾“務實外交”的必然表現,所以俄羅斯沒什麼值得高興的。實際上,亞努科維奇在放棄“入約理想”的同時,也變相地婉拒了俄羅斯關於希望烏克蘭加入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盛情邀請”。
其實,為了堅定亞努科維奇重新回歸“平衡外交”,俄羅斯的各種投入也是“不菲”的。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通過“顏色革命”上臺後“一心向西”,做夢都想帶著烏克蘭“跑步加入北約”。對此,俄羅斯曾苦口婆心地相勸、曾威逼利誘相阻,最終還放出了“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俄會把戰略核導彈對準烏克蘭”的狠話,但尤先科絲毫沒有“懸崖勒馬”的意思,俄羅斯不得不把尤先科定為“死不改悔之人”並最終拒絕與尤先科本人打交道。果然,俄羅斯的“孤立政策”在今年初的烏總統大選中顯露了效果,尤先科輸得一塌糊塗,而素有“親俄派”之稱的亞庫科維奇終於奪回了5年前到手後又被人家搶去的總統寶座。
但俄羅斯人清楚,獨聯體國家內本無“親俄派”,俄羅斯給的誘惑多了,才有了“親俄派”。而且,幾乎所有的“親俄派”都是“善變的”。正是出於這個深刻認識,俄羅斯在亞努科維奇上臺後主動向其投去“橄欖枝”,希望亞努科維奇在處理對外關係時能真正“考慮到俄羅斯的關切”。
自亞努科維奇今年2月底執掌烏克蘭政權以來,俄烏兩國高層互訪不斷,終於拉動俄烏關係出現久違的“觸底反彈”。今年4月,俄烏在俄黑海艦隊去留問題上終於握手言和,實現了“互利共贏”。俄烏簽署新協議,把俄黑海艦隊駐紮在克裏米亞半島的期限再延長至2042年,並且強調“期滿後如雙方無異議,俄有權進一步要求延期5年”。另外,俄黑海艦隊每年給烏方的租賃費為9785萬美元,烏也可用來抵扣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債務。作為回報,俄政府同意向烏方出售的天然氣價格在原合同價格基礎上下調約30%,此舉可使烏每年節省30-40億美元的能源支出。對於經濟不景氣的烏克蘭來講,這一筆不小的“活錢”可謂是“雪中送炭”。
隨之,俄烏關係在兩國總統和總理等高官的“你來我往”之間回歸了正軌,並駛入了“快車道”。今年6月底,俄總理普京在會見到訪的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時強調,從國防安全、天然氣到其他領域,俄烏關係都已發生根本變化。而俄羅斯對烏新政權的“友善之舉”,也得到了烏克蘭老百姓的積極回報。據今年5月底的一次民調顯示,50%以上的烏克蘭人反對加入北約,只有三成以上的人支援這一想法。
但值得關注的是,烏克蘭雖然放棄了“入約”目標,但並沒準備與北約“一刀兩斷”,而是還想保持千絲萬縷的“曖昧關係”。亞努科維奇上臺後雖然撤銷了專門為烏克蘭“入約”服務的烏克蘭“歐洲大西洋一體化委員會”,但卻推動了去年因議會強烈反對而被迫中斷的北約旨在加強與未來潛在成員國軍事聯繫的“海風”系列軍演。
對此,亞努科維奇特別解釋稱,“烏克蘭是一個大國,不與北約發生關係是不可能的,我們視這種關係為夥伴關係。”
細心人發現,雖然亞努科維奇已大聲對北約説“不”,但美國人和北約對烏克蘭“入約”似乎還“不死心”。7月2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舉行了會談。會談中,希拉裏特別強調了希望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立場,稱“北約大門永遠向烏克蘭敞開,烏克蘭有權自主選擇是否加入北約”。
分析人士認為,亞努科維奇以立法形式放棄了尤先科視為終極目標的“入約夢想”,鞏固了“不結盟”的內政外交方針。在亞努科維奇執政期間,烏克蘭重提“入約”舊事的可能性極小,但是在更遙遠的未來,如果烏克蘭總統再次易人或者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烏地緣政治的優先方向還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從這個角度講,烏克蘭放棄“入約”目標也許只是“暫時”而遠非“永遠”。至於烏克蘭未來會不會在此問題上“往事重提”,那主要取決於烏克蘭未來當權者的地緣政治主張和俄羅斯立場的強硬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