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搭臺與拆臺 成事與壞事——兩岸交流背後有本“人心賬”

2019年06月19日 08:46: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廈門6月17日電 題:搭臺與拆臺 成事與壞事——兩岸交流背後有本“人心賬”

  新華社記者陳鍵興 黃揚 許雪毅

  第11屆海峽論壇火熱登場,規模超過歷屆,報名參加的臺灣民眾逾萬人,首次參加者達四成。此前,民進黨當局高分貝喊話,禁限臺灣團體、人士參加論壇,企圖嚇阻臺灣同胞與會,顯然徹底破功。這充分説明人心不可違——加強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具有強大深厚的民意基礎。

  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築高墻、設障礙,妄圖阻擋兩岸中國人親密往來的浩蕩大潮。但事實證明,這終究是徒勞的。回回頭、算算賬,誰在為臺灣同胞追求美好生活搭臺、做事,誰又在拆臺灣同胞的臺、壞臺灣同胞的好事,一目了然。

  “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大陸方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努力擴大兩岸交流合作,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持續推出包括“31條措施”、向金門供水、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臺胞獲得感不斷增強。

  惠及臺胞臺企的“31條措施”涉及産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諸多領域,出臺一年多來各地各部門持續深化落實,給臺企臺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2000家大陸臺企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稅收優惠,100多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製造、智慧製造等專項資金支援,一批臺企中標北京新機場、港珠澳大橋等政府採購項目。

  為了讓臺胞在大陸更好地安居樂業,大陸方面切實回應臺胞訴求,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解決困擾臺胞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提供同等待遇,持證臺胞享受到了國家和居住地提供的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

  大陸還鼓勵臺胞參加大陸職業考試、參與人才計劃、參加榮譽稱號評選等。越來越多的臺胞在大陸獲得“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我們熱忱歡迎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大陸積極為臺青登陸發展搭建大舞臺,為他們前來學習、實習、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條件。本屆海峽論壇上,第14屆臺灣專業人才就業創業暨臺生實習見習廈門對接會吸引了300多名臺灣專才和學生,大陸用人單位釋出的就業實習崗位逾2300個。

  大陸方面的政策舉措飽含真誠善意,讓臺胞來大陸發展更安心,有家的感覺,更充滿信心,有夢的期盼。然而,民進黨當局卻一再從中作梗,不斷加碼設障,甚至肆意羅織罪名對民眾進行威脅恐嚇,損害臺灣民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阻礙臺灣同胞實現更大更好發展,完全站在了臺灣同胞對立面。

  針對大陸出臺“31條措施”,民進黨當局炮製“因應方案”,拋出“反制”動作,如限制科研機構、大學教師申請大陸科研基金,不得應聘赴大陸任教等。

  針對大陸推出廣受臺胞歡迎的居住證政策,民進黨當局揚言限縮領證臺胞在島內的種種權利,提出建立登記機制,對未申報的臺灣民眾開罰1到5萬元(新台幣,下同)。

  針對臺灣村里長與大陸基層簽署民間結對交流協議,民進黨當局聲稱要進行查處,威脅村里長赴大陸簽署協議將開罰50萬元。

  針對臺青參加中國銀行招聘,民進黨當局以該銀行屬大陸事業單位為藉口,指控臺青“違法”。臺青與大陸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擔任社區主任助理,亦被扣上“違法”的帽子,一些臺胞被開罰10萬元。

  不久前,民進黨當局強令臺灣兩所高校將大陸有關機構多年邀請臺生到北京實習的活動公告下架,此外還有多項臺生赴大陸暑期交流活動遭到當局警告、阻撓。

  ……

  民進黨當局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兩岸交流,究竟是在怕什麼?臺灣作家洛杉基發文指出,當局阻止臺生赴大陸交流,是深怕臺生看到大陸的繁榮進步,進而對其執政能力産生懷疑。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也認為,當局害怕越來越多臺青西進大陸,看到大陸的進步,認為大陸的發展與自己息息相關,民進黨精心構建的“臺獨”謊言就會加速崩解。

  為了政治私利,民進黨當局不惜對臺灣百姓下狠手。阻兩岸交流,害百業凋敝,損萬眾福祉。公道自在人心,臺灣同胞已愈加看清這個標榜“民主進步”的政黨大搞“綠色恐怖”帶給臺灣和臺灣人民的嚴重傷害。

  臺灣同胞不懼恫嚇,踴躍參與本屆海峽論壇,正是用“腳”對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交流投下“反對票”。臺胞沈傑直言,當局就是不想讓臺灣民眾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其所作所為是開歷史倒車。臺胞王貴弘説,兩岸交流不可阻擋,當局的作為讓臺灣更封閉,對臺灣各方面發展都不利。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今年的海峽論壇上,又一批“首來族”加入兩岸交流行列,透過他們的“初體驗”就能看見方興未艾的熱潮在海峽涌動。“大陸的發展超乎我的想像!”臺青莊志瑩參觀後感慨道,“這裡空間廣闊,是創業的好選擇。”與高雄鄉親組團而來的臺青譚文升正在讀碩士,但已鎖定理想目標:“我希望到大陸讀博士,然後留下來工作。”

[責任編輯:張亞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