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華】給自經區帶動經濟發展的機會

2019年05月08日 10:00:00來源:台灣網

  “大華網路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自經區)的議題,由於受到高雄市長韓國瑜向臺當局喊話希望在高雄設立,以及高雄市議會議員在議會質詢時,對韓國瑜關於自經區的回答不滿意而翻白眼,使得該議題在臺灣成為網路搜尋熱門的話題。

  臺灣該不該設自經區原本是該客觀討論的議題,但是一旦摻雜政治因素,就很難以從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紛爭中脫困。

  臺灣過去不是沒有經濟跨大步的機會,例如豐田大車廠、迪士尼樂園、亞太營運中心等,任何一項計劃若成功,都可以臺灣的經濟注入新活力。然而該等計劃由於受到許多政治因素的干擾,以致未能讓臺灣經濟更上臺階。

  如今臺灣經濟發展每況愈下,尤其是2018年的出超衰退14.5%,108年1-3月比去年同期更衰退23.8%,難道不需要設法提出新的方案來減緩出超失血的速度嗎?

  實際上自經區不是高雄市政府提出的新觀念,而是臺當局“行政院”早在2014年就已完成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議,然而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強力杯葛,致草案迄今仍躺在“立法院”,未能進入實質審議。

  自經區主要在發展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與教育創新等示範創新活動,旨在解除既有的管制,吸引國際資金與人才進駐,提升産業競爭力。

  自經區的實施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功能不彰,各國爭相以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來取代原本WTO所揭橥之自由化的目標,更有其必要性。畢竟臺灣在現有國際處境下,要與其他經濟體簽訂FTA的難度甚高,只有利用設立自經區的機會,設法與他國共同享有互免關稅等的優惠,減少物流、人流與金流的流通障礙,俾為臺灣經濟發展與産業升級注入新活力。

  以金融服務業為例,透過納入示範區,積極發展財富與資産管理業務,可望吸引海外資金回流,臺當局預估金融業營業收入每年約可增加新台幣280億至420億元,且將增聘就業人員約2萬人。至於國際健康産業,預估完成健康園區的設立,可提高國際健康産業的關聯産值,達到新台幣387億元,同時帶動臺灣醫療觀光等周邊産業發展。凡此都説明設立自經區有助活絡經濟。

  更何況開始只在高雄試驗,若剌激經濟效果不佳,停止試辦另找其他出路亦無不可,但若不試,肯定會讓高雄,甚至臺灣再一次喪失翻轉的機會。只是現在執政的民進黨,似乎只要遇到對外開放的議題,本能的反應就是封鎖。尤其是面對與大陸貿易往來的問題,更是猶如談虎色變一般。臺當局“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就表示,自經區是大陸貨要進來,是很嚴肅且要注意的問題。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竟然在社群媒體撰文表示,“無論叫‘自經區’或‘自貿區’,國民黨執政時遲遲不敢通過,今天卻突然覺得要爭取”。

  顯然蘇貞昌完全忘記國民黨未能通過“自經區”條例,是受到民進黨強力杯葛的關係,怎麼會反而責任完全推給國民黨!認為是國民黨執政時不敢通過呢?若是國民黨不要,試問當初行政院為何要草擬“自經區”條例呢?

  蔡英文也加碼指出,堅決反對“自經區”,因為提出這樣想法是寄望和大陸綁在一起,把“中國貨”在“自經區”轉一手,變成“臺灣貨”;在中美貿易摩擦正酣的時候,讓“臺灣製造”和“中國製造”分不清楚,不但影響臺灣品牌的信用,也將臺灣置於美國報復的風險。此種看似在維護臺灣的權益,實則反而傷害臺灣作為優質轉運中心的地位。

  研究指出進口産品都有“原産地標章”規定,若大陸制産品進口臺灣,至少需加工增值35%以上,才能稱做“臺灣製造”,並不如外界以為的那般容易。民進黨刻意混淆“臺灣製造”和“中國製造”的界限,背後的邏輯還是在打“恐中牌”,希望能藉此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進而在初選,甚至“大選”本身,取得有利位置。

  沒有一項政策是百利無一弊或百弊無一利,關鍵在於政策施行是否利大於弊,以及能否針對弊有任何補救或防治措施,設立自經區的構想亦復如此。目前看來自經區政策利大於弊,若不慎有弊亦可以有停止機制來補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不設立的理由。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