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王建民:推進兩岸“大交流”走向“大了解”

2012年08月16日 10: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今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儘管在多種因素制約下,儘管兩岸交流與交往要達到“大了解”與“大認知”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但不可否認,交流與交往仍然是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與促進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的重要途徑。可以説,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已全面展開,並向著更大範圍與領域拓展或延伸,而且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潮流與趨勢,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與認知,會進一步累積善意,進一步增進雙方的感情,有助於進一步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全文內容如下: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兩岸民往來規模持續擴大,近年臺灣民從到大陸考察、經商、探親、求學、旅遊的民眾在500萬人次左右,大陸民眾赴臺交流、探親、旅遊人數也超過180萬人次。對此,學者謂之兩岸關係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時代。然而,臺灣《旺報》最新調查顯示,有73%的受訪台灣民眾自認為不了解大陸,對大陸政府與人民的好感度依然偏低。對於《旺報》民調顯示的這一現象該如何看待?筆者認為,個中原因眾多,非單一因素所造成。

  首先,海峽兩岸的社會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或差距,還有複雜的歷史原因,這不是短期的兩岸交流與交往所能改變的。

  其次,兩岸關係雖然大幅改善,交流增多,但兩岸在法理上仍屬“敵對狀態”,政治對立依舊,對未來兩岸政治發展目標認知相差甚遠,加上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矛盾與摩擦不斷,自然難以實現足夠的相互了解與認知,甚至隨時都會因某一事件或個案增加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疑慮或不滿。

  再次,島內媒體對大陸的報道存在很大偏差,主要集中在對大陸的負面報道與宣傳上,很少有正面的報道與評價。尤其是綠營媒體對大陸持續不斷的污衊與攻擊,對大陸的扭曲,不僅認臺灣民眾無法充分了解真實的大陸,無法增加對大陸政府與民眾的好感,反而會進一步增加對大陸的滿意情緒。

  第四,島內所提供的大陸資訊並不充足。臺灣媒體只關注島內政治與社會生活,而對大陸關注不夠,有關大陸的資訊不足。調查顯示有51%的臺灣民眾認為臺灣提供的大陸資訊不足。事實上,筆者在島內參訪發現,大都市臺灣星級賓館的大陸電視節目有所增加,但仍非常有限,中小城市的大陸電視節目幾乎看不到,加上屬非熱點頻道,觀看的觀眾很少,自然無法了解大陸。

  第五,兩岸交流存在技術上的缺陷。儘管兩岸交流頻繁,每年有數百萬人次往來海峽兩岸,但主要是部分商務或學界人員每年大量多次往來兩岸,而實際往來兩岸的人數有限。《旺報》調查顯示,目前仍有55.3%的臺灣民眾還沒來過大陸,他們自然無法充分了解大陸。另外還有許多人可能只是去過一次或二次大陸,也很難了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與地域差異甚大的大陸。兩岸的旅遊活動雖然規模龐大,但多是走馬觀花,與當本民眾的相互了解有限,也無法有效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

  儘管在多種因素制約下,儘管兩岸交流與交往要達到“大了解”與“大認知”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但不可否認,交流與交往仍然是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與促進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的重要途徑。事實上,許多臺灣民眾已認識到大陸對臺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希望了解大陸,認識與認知大陸。民調顯示,63%的臺灣民眾認識到大陸對臺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有46%的受訪民眾表示自己需要了解大陸,其中有68%的民眾希望了解大陸的經濟,有30% 民眾希望知道大陸的政治發展狀況,也有38%的民眾表示未來打算去大陸旅遊、創業、經商或探親訪友。可以説,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已全面展開,並向著更大範圍與領域拓展或延伸,而且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潮流與趨勢,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與認知,會進一步累積善意,進一步增進雙方的感情,有助於進一步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