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平:中國智慧引領國際新秩序不斷向前

時間:2015-11-23 11:01   來源:求是
  精彩觀點

  ■從拉動力增速的角度來講,至今為止全球還沒有完全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從全球貿易總量的數據可以觀察到,在2008年之前,前十年全球貿易整個增長的增速是7%。現在,整個貿易的增長總量下降到3%左右,跌了將近一半,這表明經濟的活躍度現在有所下降。所以習主席的判斷是對整體現狀,包括未來中長期的解讀和判斷。

  ■原有的世界治理框架,我們講的三架馬車: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集團(WBG)已經有點不適應現在的全球化或者多元化了,換句話説是不適應由中國增長帶來的整個體量變化的發展機制了,因此舊的機制要得到有效改善。

  ■在這次峰會,中國應該説是以一個非常耀眼的姿態出現的。因為正逢巴黎突發恐怖事件,中國是全球處理各種問題非常得當的國家,首先政治和國內安全毋庸置疑,同時經濟增長又處在這樣一個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的水準段上。明年我相信,中國可能會更有信心。

  訪談實錄

  求是網:在《創新增長路徑 共用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個基本判斷是,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您怎樣理解“深度調整期”這一判斷?

  余南平:“深度調整期”意味著這麼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從整個全球增長的動力來看,美國雖然已經初步擺脫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失業率也達到了5%的水準,包括小時工資的增加,整個GDP也有微弱的增長。但是美國在全球的地位跟十年前相比,或者跟二十年前相比,它對全球經濟的拉動力量已經出現了下降。因為全球整經濟形態已經發生了一個全球化的分散:美國的中心地位有所下降。從歐洲角度來講,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擺脫歐債危機,包括歐洲內部一體化帶來諸多問題的影響。因此,從整個西方發達國家來看,由於它的人口結構,包括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經濟的調整結構還是在緩慢的復蘇當中,特別是歐洲,目前看不到明顯復蘇的跡象,在未來還可能陷入再一次的整個低靡甚至衰退。

  從新興市場國家角度來看,目前金融危機以後,由於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原來以資源出口為主導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特別一些資源國受到油價、礦價、中國經濟減速、幣值貶值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了新興市場國家目前增速也是非常緩慢。有些資源國甚至出現了局部性的衰退,比如俄羅斯、委內瑞拉這樣典型的資源國,包括巴西、南非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一些下降。因此,中國也在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當中,GDP大概保持在7%左右的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有三分之一的拉動力。另外的三分之一,大概是來自於美國的經濟復蘇,其他各國例如東南亞的增長。所以從拉動力增速的角度來講,至今為止全球還沒有完全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從全球貿易總量的數據可以觀察到,在2008年之前,前十年全球貿易整個增長的增速是7%。現在,整個貿易的增長總量下降到3%左右,跌了將近一半,這表明經濟的活躍度現在有所下降。所以習主席的判斷是對整體現狀,包括未來中長期的解讀和判斷。

  求是網:剛才您説到國際經濟仍處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另外,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余南平:傳統上,由我們講的G7或者G8或者是現在擴展到G20,這些國家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進行經濟增長的拉動,包括對全球經濟結構的影響。現在,傳統的G8或者G7國家裏,除了美國稍微在G7里面有點一枝獨秀以外,另外6個國家整個的經濟增長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德國雖然受到中國需求影響出口的拉動,但是德國的體量,要指望它能拉動整個G7增長還是不現實的。所以原有的治理結構是以G7框架為主導的。現在,隨著整個經濟形態的改變,特別是中國整個經濟總量的上升,經濟總量已經上升到全球第二,在原有的治理框架裏,作為中國進行規範的範式,包括中國所提出的發展邏輯和理念,並沒有在原有的治理框架下得到充分的體現。現在,原有的一些制度,比如説像傳統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規定的制度框架,雖然經濟體量非常大,中國在裏面並沒有佔主導發言權地位。原有的包括世貿組織(WTO)這樣一個制度,也是由於經濟的衰退,各國相應地採取一些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所以中國在WTO框架裏面的施展空間,現在也變得不像剛入世的時候拉動得那麼明顯了。

  因此,原有的世界治理框架,我們講的三架馬車: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集團(WBG)已經有點不適應現在的全球化或者多元化了,換句話説是不適應由中國增長帶來的整個體量變化的發展機制了,因此舊的機制要得到有效改善。

  求是網:中國為推動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完善與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改善做了哪些?

  余南平:從對外角度來講,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了的倡議。從倡議本身來講,不是著眼于中國經濟增長本身,而是著眼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性大國,在現在這樣一個經濟體量之下,希望成為全球平衡發展的動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其實我們做了兩個實質性的舉動:第一個就是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籌建亞投行,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發展經驗的積累、技術的積累,為整個亞洲落後的基礎設施注入一些活力,帶動這些國家基礎設施的完善,帶動經濟增長。另外一個就是中國倡導的多邊合作或雙邊合作,包括以絲路基金為主導,像這次習主席也跟土耳其方面達成了非常好的協議。所以我們現在對外通過兩個主線,一個主線就是通過亞投行作為國際多邊的經濟組織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一些資金。還有一個就是通過我們自身的多邊或雙邊的合作機制推動經濟增長,試圖通過中國已經積累的良好基礎設施、發展能力、資金儲備,為全球目前經濟發展不平衡做一個整體性、平衡性的改善。當然中國也承擔了作為一個經濟和政治大國,參與國際治理的國際責任,因為習主席也講了好幾次中國要加強對國際治理的研究和參與。

  求是網: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中的“四點建議”和中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個發展理唸有哪些內在聯繫?

  余南平:這“四點建議”其實跟我國“十三五規劃”本身提出的中國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發展是外有呼應的。因為可持續發展,包括對環境、對發展的公平性、對發展的普及性和惠及性的考慮。創新升級也是根據中國目前經濟增長的需要,包括中國經濟轉型的需要提出的一種內在訴求。我們只不過是把中國發展的自身需要與全球發展的本質需要做了一個內外的契合。所以這四點建議,其實跟我國目前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個發展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求是網:在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又特意提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這對G20領導人峰會和世界理解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