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立足自身國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習近平主席9月26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時指出,中國基本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少了4.39億,在教育、衛生、婦女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取得的扶貧成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減貧成果舉世矚目
“中國的成功應歸功於中國政府勇於創新、善於探索、創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扶貧和脫貧模式,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政策與項目支援司司長尼克 塞克蘭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適合自己的就繼續做下去,不適合的就放棄。這種做法讓中國的減貧工作少走了許多彎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一大批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經濟增長是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
中國的制度優勢在實施扶貧與減貧計劃中得到充分發揮。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連續兩年完成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的目標,減貧成果為世界矚目。中國推行的扶貧開發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動員了全社會的力量,這是與世界其他國家減貧行動的不同之處,也是中國在減貧事業上的一項制度創新。實踐證明,扶貧開發工程符合中國國情,也創造了了不起的成就。
塞克蘭指出,中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也是脫貧致富的有效做法,值得國際社會借鑒。中國政府倡導共同富裕,先富起來的人要幫助貧困人口一起富裕,為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消除極度貧困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政策創新的新課題,而減貧事業同樣需要政策創新。顧清揚認為,要調整以往的“輸血式”國際合作模式,通過分享理念與項目合作等新形式,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實現“造血”。因此,中國的減貧模式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中國的減貧理念值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
減貧經驗值得借鑒
中國在減少自己貧困人口的同時,也在幫助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與社會發展署負責人喬莫 桑德拉姆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消除貧困方面,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如果沒有中國的努力很難取得今天的成績。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世界上每減少3個饑餓人口,有2個就是中國人,中國甚至提前兩年達到了將饑餓人口減半的目標。中國用佔世界9%的可耕地養育了約1/5的世界人口,今天中國的糧食産量已達到世界1/4,這一成績令人敬佩。
塞克蘭強調,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解決減貧問題,國際社會必須通力合作應對貧富懸殊以及環境惡化等世界性挑戰。正是基於這個前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前不久舉行的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佈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塞克蘭認為,此舉為世界做出了表率,將有力推動國際減貧事業。
“中國經驗值得學習,我們也希望中國將經驗推廣到世界,幫助更多國家擺脫貧困。”桑德拉姆表示,目前中國通過“南南合作”項目向更多國家和地區成功輸送經驗,在雙邊和與糧農組織的“南南合作”項目中協助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了千年發展目標。中國在尼日利亞、烏干達、蒙古國等很多國家的成功合作就是例證。中國還敞開大門,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員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推廣中國經驗,為在世界範圍內達到減貧目標繼續作出貢獻。
減貧貢獻意義重大
塞克蘭在談到國際社會合作致力於減貧事業時説,減少貧困是2015年後發展議程的重要內容,議程中“加快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公平和保護生態環境”這三大支柱把中國與世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經濟學教授漢弗萊 莫西認為,習近平主席在南南合作圓桌會上宣佈的“6個100”項目對尋求社會經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對於非洲大陸來説是非常及時的,這對實現非洲‘2063年願景’、改變世界經濟格局來説是一劑強心針。”莫西認為,中國有著豐富的減貧經驗,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有很多需要向中國學習和借鑒的。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孫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對欠發達國家也在加大援助。近幾年,中國同其他國家聯手合作,開展了許多扶貧項目。比如,中國同英國在衣索比亞的合作,給當地人帶來了福祉;中國同澳大利亞合作,對太平洋島國基礎設施、農業和衛生等領域具有很大的幫助;中國同美國合作,為扼制西非國家埃博拉疫情做出了貢獻……這些項目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為未來進一步擴大合作奠定了基礎。
(本報北京、紐約、華盛頓、羅馬、約翰內斯堡、曼谷10月27日電 記者張曉東、李秉新、王如君、張磊、王欲然、張志文)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8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