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來自全球193個國家的領導人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聯合國發展峰會上聚集一堂,審議《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決議草案。這份今後15年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藍圖,將得到各國領導人的最後認可。
作為千年發展目標的接替計劃,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哪些新突破?對未來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和指導意義?如何著力落實?
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吳洪波在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1世紀初聯合國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總體上取得了引人矚目的巨大進展,特別是在消除貧困、改善飲水品質、提高兒童入學率、減少孕産婦和兒童死亡率等方面成績顯著。
吳洪波認為,與千年發展目標相比,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以下特點:
一是制定者“擴面”。千年發展目標是由聯合國聘請的一批專家閉門討論擬定,然後提交千年首腦會議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制定則是全球性行動,不僅聯合國193個成員國都參與政府間談判,而且社會各界以各種形式被動員參與。
二是適用對象“擴容”。可持續發展目標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不再像千年發展目標那樣專門針對貧困、欠發達國家。千年發展目標僅有8大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增至17大項、169個子項。
三是更新了發展理念。經過15年實踐,國際社會在“什麼是可持續發展”問題上達成共識,確立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改善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觀。
四是拾遺補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總結過去沒有做好的工作,彌補了千年發展目標中未涉及內容,比如以前沒有提及籌資和監督落實等問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將需要大量資金,錢從哪來?國際社會如何籌集資金?其實,聯合國成員國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談議程的同時也在談怎樣籌措資金,日前召開的亞的斯亞貝巴會議就探討了融資方案。
此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承接了千年發展目標沒有完成的工作,尤其是減少絕對貧困,已成為今後1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一個基石。
吳洪波強調,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聯合國一個文件的形式加以體現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人類首次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以17大項、169個子項的具體內容給予落實,説明儘管世界各國在歷史、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對於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保障可持續發展,有共同的訴求。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著力點有三個:
首先要改變人們的觀念。“目前,我們的生産、生活方式都是不可持續的。”吳洪波説,許多地區經濟發展了,貧富差距拉大了;物質豐富了,地下水和空氣污染了;生活富裕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越來越多了。此外,發達國家佔世界人口約1/7,能源消耗卻佔世界60%。如果中國、印度兩個人口大國都達到發達國家消費水準,根據聯合國測算,人類需要3個地球。如果再不改變這種現狀,人類不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就是要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改變不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産方式。”吳洪波強調,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人類在發展中,不再只看重GDP,而應在保持資源和環境永續利用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其次,各級政府部門要樹立發展的全局觀,加強統籌協調。眼下,不少政府機構的設置條塊分割,搞經濟的不重視環境和社會,搞社會的不考慮經濟和環境因素等,因此需要在國家層面構建統籌和協調機制。
第三,制定落實和跟蹤機制。可持續發展計劃再好,沒有跟蹤、沒有檢查落實仍難以實現。目前,一些國家已經開始研究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大目標和169個子目標,把符合自己國情的目標納入本國發展規劃。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2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