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進國際社會的團結與和諧、維護和平要義的問題上,來不得須臾輕躁。兼善天下,才能促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民族的國家和平共處,才是人類應有的理性
連日來,美國與俄羅斯在軍事部署方面釋放出針鋒相對的信號,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於美俄對抗加劇的擔憂。先是美國媒體曝出美國五角大樓計劃在東歐地區部署重型武器裝備,隨後莫斯科不出意料地作出強勢回應,普京總統對外宣佈俄羅斯核武庫今年將增加40枚洲際彈道導彈。
即使是從冷戰結束以來美俄兩國關係的整個起伏歷程來看,上述表態也算得上是雙方“火藥味”異常濃重的一番較量。雖然當前的局勢同某些西方媒體刻意渲染的所謂“冷戰歸來”相去甚遠,但在烏克蘭問題持續發酵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和俄羅斯之間對抗升級的現實風險卻不容忽視。
自北約東擴進程展開以來,曾經作為冷戰東西方對抗前沿的中東歐地區軍事力量格局大幅重組,及至在烏克蘭觸發臨界點之前,該地區被納入西方安全體系之深可以説是過去一百年從未有過的。這一點對於俄羅斯心理的衝擊可想而知。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在網路上發佈的一則政治笑話就頗能説明問題:獵場看守人邀請熊一道去打兔子,熊很納悶,為什麼看守人手中握著獵熊的槍?現實的確如此,西方在對俄羅斯而言極為敏感的問題上貿然行事,又怎能期待莫斯科安心接受西方“槍不離手”的邀約?
大國之間彼此認知不實、理解不暢,將是十分危險的;如果再加上戰略誤判,後果更不堪設想。數日前,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發了題為《俄羅斯文學帶我們領略普京的世界》一文。文章寫道,只要讀一讀托爾斯泰的偉大小説《戰爭與和平》,人們就能對俄羅斯人民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所了解。現實的問題是,在意識形態“優越感”和絕對利益驅使下,西方能有多大的誠意或耐心去讀懂俄羅斯這樣一個“大部頭”?
國際社會不希望美俄關係出現大的風波,畢竟大國關係平穩是整個國際關係體系正常運作的重要因素。上個月,西方國家領導人缺席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活動,有評論強調,這樣的“對立”局面甚至相比冷戰期間兩大陣營對待二戰相關紀念日的做法都是一種退步。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冷戰期間,兩大陣營一般都處於對抗狀態,但二戰結束紀念日是個例外。美國和蘇聯當時認為,至少在每年的這個日子裏,它們有必要強調一下它們能夠團結起來對抗邪惡。而現在,每個重要的紀念日都會引發激烈的辯論、政治上的合縱連橫及衝突。”
戰爭與和平,這是人類必須付出深入思考的命題。70年前,人們歡呼和平的到來,並誓言化劍為犁。如今,在促進國際社會的團結與和諧、維護和平要義的問題上,依然來不得須臾輕躁。大國關係,尤其需要規避戰略偏差。兼善天下,才能促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民族的國家和平共處,才是人類應有的理性。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1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