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

時間:2015-06-17 15:45   來源:人民日報

  “他堵槍眼時,我就在現場!”前不久,黃繼光生前戰友李繼德老人在黃繼光紀念館動情地説。在1998年董存瑞犧牲50週年紀念大會上,董存瑞生前戰友郅順義就曾説過,當時是他掩護董存瑞炸碉堡,並親眼目睹董存瑞犧牲的最後一刻。這些英雄的見證者,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還原了他們所親歷的那一幕,也給世人再次呈現了英雄的永恒瞬間。

  事實上,在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處處都見證著英雄們的浴血榮光。據民政部統計,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了生命。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用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和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不計其數,僅15軍留下姓名的就有38人。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即是其一。

  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八路軍軍政雜誌》發刊詞中寫道:“從前人説: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們應該説:凡看見或聽見中國軍隊不記舊怨而互相援助、親密團結而不感動者,其人必不愛國。”祖國的萬里江山,離不開英雄的鮮血浸染;人民的幸福安寧,離不開英雄的慷慨付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作為後來者,我們每一個承蔭前輩者都有責任敬仰和尊崇英雄,沒有權利輕慢和詆毀英雄。

  然而,在多元多樣多變、交融交流交鋒的當下,在一些人那裏,虛無歷史成為“時尚”,解構英雄成為“潮流”。有的人要麼以學術研究為名歪曲歷史真相,要麼以假設推斷代替歷史事實,要麼用拼湊的細節否定事件的本質。“烈士保衛國家,誰來保衛烈士?”面對我們的英雄被一些人無端的嘲諷、污衊、攻擊,我們有必要發此一問。

  有學者指出,歷史意識是一個中軸,民族共同體就是圍繞這根軸形成的。英雄記憶、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無疑是歷史意識中重要的支撐。如果聽任歷史虛無主義者顛倒黑白,“重構歷史”,只能撕裂社會的主流價值,蛀空民族的精神支柱,最終一個民族走向的不是自由而是迷途,得到的不是清醒而是迷惘。

  不懂歷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一個社會的價值標桿。一個社會不能只有醒目的紅線、觸目的底線,而沒有仰望的“天線”。一個人也不能只關注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而不去追求崇高和壯麗。如果我們不去“呼吸英雄們的氣息”,而淪為一個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功利的實用主義者或庸俗的消費主義者,整個社會就會失去正能量的風向標。

  莎士比亞説:“我懷著比對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聖和嚴肅,去愛國家的利益。”捍衛英雄,就是在捍衛民族的歷史;守望英雄,就是在守望國家的未來。面對英雄,我們需要這樣的“尊敬、神聖和嚴肅”。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