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格外需要時代的先行者。這樣的人多了,亞歐實現互聯互通的夢想就不會遙遠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膠著狀態後,一位26歲的法國人敏銳地發現,英法兩國由於在戰略物資供應和運輸上缺乏合作,戰勢受到很大制約。憑著年輕人的一股銳氣,他想方設法見到法國總理,建議英法兩國深度合作。這一膽識過人的設想最終被接受,並成為英法一戰獲勝的關鍵之一。二戰結束後,西歐各國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這位法國人又深刻地意識到,歐洲要實現和平、發展,必須走統一、聯合之路。在其積極推動下,西歐六國于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即今日歐盟的前身,而他也眾望所歸成為首任主席。他就是被譽為“歐盟之父”的讓 莫奈。
這段歷史是歐盟對外行動署東亞司司長薩巴蒂爾日前在重慶出席亞歐互聯互通産業對話會期間講述的。這次對話會的主題是“創新引領行動,推進亞歐互聯互通”,吸引了來自40個亞歐會議成員的600余名官、産、學、研界代表。大家圍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創新、打造各界參與的新格局等議題進行熱烈互動,併發表了成果文件《重慶倡議》,反映出各界對於深化互聯互通合作的想法。薩巴蒂爾在發言中回顧了歐盟一體化的歷史,是要以此説明加強互聯互通的重要性。
我全程參與了此次對話會,從各位嘉賓充滿智慧火花的發言中受益匪淺,對其中三個問題的討論尤其印象深刻:
一是融資創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保障是互聯互通項目最現實和最迫切的問題。中方近來推動建立亞投行等舉措激起了區域基礎建設投融資的一池春水,但僅靠政府行為難以滿足需求。中方強調,要創新和完善現有投融資安排,著力破除社會資本參與互聯互通産業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少代表認為中方這一表態傳遞了積極信號,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私營資本將是現實和明智的選擇。
二是政策協調。亞歐各國在政治制度、發展方式和文化背景方面各具特色,如何有效開展政策協調和戰略對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互聯互通的實際效果。很多代表認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亞歐必須在稅收、打破貿易壁壘、統一技術標準以及金融監管方面加強合作,以打造共同市場。
三是心靈聯通。很多與會代表都認為“軟互聯”比“硬建設”更重要,也更複雜。互聯互通歸根到底是人的聯通、是心靈相通。正如新加坡學者鄭永年所説,民心通則一通百通,什麼技術標準、硬體建設都好辦。
毋庸置疑,互聯互通格外需要時代的先行者。這樣的人多了,亞歐實現互聯互通的夢想就不會遙遠。
(作者為中國亞歐會議高官,前駐愛爾蘭、新加坡大使張小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16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