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財長對話破政冷經冷困局

時間:2015-06-10 16:08   來源:中國網

  第五次中日財長對話6月6日在北京重啟。這次對話本來應該安排在2013年,由於眾所週知的釣魚島爭和歷史問題衍生的一系列現實衝突,不僅中日財長對話被中斷,即便是高層會晤也停滯了。

  中日關係的惡化,不僅是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矛盾,也連帶引發東北亞中日韓三方政治經貿關係的異化。加之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影響,整個西太平洋地緣政治形勢都産生了分化和異動。從而,這一區域形成了美日澳政治軍事同盟強化並吸引東南亞諸國為外圈次的準同盟,美日聯合抗華的地緣政治格局形成。經貿層面, 則由美國主導的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隨後,就是中國主導的AIIB(亞投行)對美日兩國的反戈一擊。

  就地緣政治而言, 西太平洋地區的形勢依然緊張。尤其在南海區域,中美剛剛在新加坡“香會”進行過激烈博弈,核心焦點是中國在此海域的島礁建設。如果説美國關心的是航行安全,東盟和日本關切的是所謂中國對東海和南海現狀的改變。吊詭的是, 無論東南亞相關國家還是日本,都將自己看成正義和被侵犯的一方,將不點名批評中國帶到多邊場合--如不久前的東盟峰會和正在德國舉行的G7(七國集團)峰會。

  但中國、美日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西太博弈,也讓美日等國看到了矛盾激化帶來的現實風險。因而,中日領導人會晤一直是日本首相努力的方向,日方進行過多輪次的對華外交公關,並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實現了有些嚴肅的“習安會”。在今年印尼萬隆會議60週年紀念中實現了第二次“習安會”。此外,在剛剛結束的“香會”上,美國防長卡特也由指責中國在南海島礁造陸延伸到所有主權聲索國。

  由此可見,中美日三國地緣政治和經濟博弈不會停止,甚至有加碼趨勢,但三強存有基本交集,就是風險可控。

  尤其中日兩國,釣魚島衝突初期,雙方不僅在比拼海上艦船對峙和空中飛機抵近交鋒,也有經濟上的死磕。相比小泉時代中日關係的政冷經熱,已經發生了令人擔憂的“化學反應”。而且,在中日乃至整個東北亞關係惡化的情勢下,擬議中的中日韓自貿區乃至提上日程的“亞元”也都被迫流産。

  就現實而言,新常態的中國和以QE(量寬)治通縮的日本,依然面臨著經濟復蘇的重任。政治關係韓流傳導至經濟層面的冷淡,讓中日兩國都難以承受。

  這是中日財長對話重啟的關鍵原因。從中日兩國的長遠核心利益言,中日政經分離也是中日兩國明智的抉擇。當然,也預示著中日關係的繼續變暖。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日兩國關係的好轉,韓日關係也在發生積極變化。中日韓三個東北亞國家開始漸漸走出過去3年來不睦的陰影,最起碼三方經貿關係可以排除政治、主權和歷史的困擾,朝著理性務實的軌道前行。

  正如有些觀察家所言,鄰居可選擇但鄰國無可選擇。對中日韓三個鄰國而言,既然地緣毗鄰是宿命,那麼以鄰為敵為壑都非明智選擇。最次優,也要鬥而不破或求同存異。經貿合作,或是療治中日和韓日爭端的一劑良藥。第五次中日財長對話,就起到這樣的作用,兩國財長就中日經濟、財政合作和兩國國際合作進行了討論,併發表共同宣言強調“進一步深化了兩國之間在金融領域的實務合作”。

  而且,就AIIB和日本11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計劃,中日兩國財長也進行了坦率交流。中國歡迎日本加入AIIB,日本財務大臣(長)麻生雖然秉承既定態度也認為“亞投行提出來是件好事”。

  中日關係全方位解凍非一日之功,但經貿合作或是暖化中日關係的關鍵一步。中日關係政治上有鴻溝、主權上有爭端、經貿上存競爭都不可怕,怕的是雙方老死不相往來,就很容易擦槍走火。

  讓美日結盟吧,讓日本挑動東南亞國家對付中國吧,也讓日本首相在G7峰會上拉西方富國不點名批中國吧...只要中日關係經貿合作的紅線不斷,中日關係就不會踏破鬥而不破的底線。這就是中日關係的現實。(張敬偉)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