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到香格里拉對話,南海成為中美兩國爭鋒的焦點。其實,這涉及到兩國戰略問題。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早就實施,且目標直指中國。平衡,就是利用美國在亞太(主要是西太)可利用的一切力量,使美國在中美戰略力量對比中處於絕對強勢地位。
這一戰略導致西太平洋地緣均勢被打破,並衍生出中國和周邊鄰國的島嶼主權之爭和南海航海(空)自由權問題。26日,中國政府首次發佈美國“戰略”在前,中國“戰略”隨後,兩強“戰略”對撞,頗受國際社會關注。毋庸置疑,中美“戰略”存在著因果關係——若無美國“戰略”壓逼,中國不會有軍事“戰略”出臺。中國在釣魚島和南海諸島的立場宣示和行動證明,中國對海疆利益的追尋已經無可遏止,而且美國和周邊國家越是抱團對華,中國立場越堅定。
中國“戰略”白皮書的核心國益宣示,更為系統化。內中所涉四個方面的安全領域,涵蓋了海洋、太空、網路和核力量。尤其在海洋利益部分,專門指出中國的“海外利益攸關區”,增強海上軍事鬥爭準備。
雖然中國發佈專門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是首次,但國防白皮書發佈已成常態。國際社會亦可將這份攸關軍事“戰略”的白皮書,視為特定意義上的國防白皮書。
在中國看來,發佈這樣的白皮書,是中國軍事透明化之舉,而且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也一直要求中國軍事透明化。但對美國而言,其關注的則是中國國防力量強化對美國亞太戰略佈局的威脅。總之,中美兩強積累的信任赤字,使兩國在戰略上猜忌,在策略上針鋒相對。
美國全球戰略已經萎縮,在歐洲、中東和亞太三大戰略支點中,美國著力佈局的是亞太。從趨勢而言,美國要領導全球再一個世紀(奧巴馬國情咨文),撒豆成兵的全球威懾力已經不合時宜——現實主義的選擇是美國只有當好亞太警察才能鞏固全球警察的地位。在太平洋西岸,美國遭遇到了中國這個對手,這是美國難以容忍中國從大陸到海洋利益訴求的出發點。西太平洋地區發生的一系列波瀾,都和美國的現實主義焦慮密切相關。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從戰略到策略——即通過全球戰略回縮來呼朋喚友,在東海和南海讓一眾小夥伴滋擾中國;中國則是從策略到戰略——即在中日中菲、越島嶼主權衝突中強化立場從而形成中國軍事戰略的系統化。
關注中美兩國這些年來的博弈,中日衝突也好、南海爭執也罷,乃至美日新同盟關係的形成和中美兩強在南海的針鋒相對,透過激烈糾結的現象可觀照出中美兩強在亞太戰略拉鋸的本質。
美國很敏感但未必明智。的確,太平洋對岸的中國戰略力量成長很快,美國難免滋生“一山難容二虎”焦慮。但由於中美兩國的經貿互補性,加之中美40多年的關係磨合,鬥而不破、利益攸關已經成為兩國主流共識。以甲方乙方有你沒我的零和博弈思維定位中美關係,並不具有戰略眼光。現實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僅未能壓制中國,反而激發了中國在西太平地區的鬥志——從釣魚島到南海島礁建設,莫不如此。直到中國發佈從海洋到太空、從網路到核力量的軍事戰略。難怪,有觀察指出,美國威懾反而讓中國給美國在南海畫出紅線。
奧巴馬政府在中東激活比基地組織還凶險的IS(伊斯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導致了美俄嚴重衝突,在太平洋平衡出中美對抗。諷刺的是,奧巴馬的政治性格和外交策略看上去很溫和,溫和的美國政府讓世界變得更凶險,這是後奧巴馬時代亟需反思的問題。
中國很敏銳但或有更理智選擇。在西太平地區,中國不再隱忍而是進取,公開伸張本國海洋利益和推進軍事現代化,並系統宣示中國的軍事戰略,這是敏銳自信的體現,也是世界級大國的本分。作為事實上的大塊頭,韜光養晦也難以消弭美國和其小夥伴的猜忌,亮出底線和追求反而是光明正大之舉。但是,南海和東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區,但美國卻是這一區域的過客。美國對此敏感緊張,或是擔憂美國既有的戰略利益受損,或是為了盟友背書——尤其後者,若美國不為日本和菲律賓等國“撐腰”,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如何實施?若美國在亞太失去號召力,又如何體現其全球領導者角色?
在中美戰略力量並不對稱的現實下,中國還是不要和美國硬碰為好。中國在適當的時候給予美國面子,如南海島礁建設暫停讓其有臺階下,公開保證美國在南海的所謂航運自由權,美國可能就不會鬧得那麼兇。
中美“戰略”總能找到交集,畢竟中美兩國不可能發生新的“太平洋戰爭”。中國認可美國,美國給予中國海洋利益的承認——這是明智且雙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