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來逾180萬人留學歸國 高層次海歸創業創新顯身手

時間:2015-05-14 10: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江蘇省首家“海歸創客體驗園”落戶金壇茶場

  來源:人民圖片 孫軍攝

  中關村創業大街成新型網際網路創業新陣地

  來源:新華社

  改革開放以來,留學人員數量急劇增加,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到2014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達到351.84萬人,回國人數達到180.96萬人。

  “留學人員已發展成為中國社會一個特殊的重要群體,他們通過多種方式發揮優勢、報效祖國,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技術革命推動下形成的資訊産業、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高層次留學人員已逐漸成為推動中國創業發展的領跑者。”近日,中央統戰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科技創新的開拓者

  八成以上中科院院士有過留學經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香港大學姚望合作,首次在類石墨烯單原子層半導體材料中發現非經典單光子發射,打開了一條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這項工作于北京時間5月5日線上發表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奈米技術》上。

  這只是潘建偉的最新一項科技創新的成果。在這之前,這位留奧博士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為發射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奠定了技術基礎。

  和潘建偉一樣聲名卓著的“海歸”還有很多,比如留美博士鄧中翰創建“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星光中國芯”;留美博士施一公因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成果清晰地揭示了細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過程,成為首位獲愛明諾夫獎的中國科學家;留美博士黃曉慶及其團隊開發了中國移動雲計算平臺和終端基礎軟體,提升了中國通信産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留美博士丁列明和他的團隊成功研發出抗癌新藥“凱美納”,結束了中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抽樣調查顯示,8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7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80%的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77%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62%的博士生導師和71%的國家級教學研究基地(中心)主任,都有過出國留學或海外工作經歷。

  中央統戰部有關負責人在談及留學人員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時將之定義為重要的“開拓者”,認為他們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業大潮的領跑者

  留學人員創業園近300家

  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黨組副書記、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4月17日在北京表示,留學人員經過多年海外歷練,具有國際化視野、現代化理念、專業化背景,創新思維活躍,創業意願強烈,是創新創業大潮的積極推動者和踐行者。

  當日,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打造的“海歸創業學院”在北京成立,這是全國首家專門針對海內外留學人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創新創業發展的綜合性平臺。

  留學人員已成為創業大潮的領跑者,回國創業成為越來越多留學人員的選擇。截至2014年底,中國有各級各類留學人員創業園近300家,入園企業超過2萬家,超過5萬名留學人員在園內創業,留學人員參與各類為國服務活動3.68萬人次,完成項目對接近2萬項。目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上百家中國企業中,80%是由留學人員創辦和管理的。

  治國理政的智囊團

  留美博士助推“千人計劃”出臺

  提到錢穎一,人們或許會想到他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第四任院長,其實正是這位經濟學家、留美博士,通過建言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助推了國家“千人計劃”的制定實施。

  那是在2008年4月,中央統戰部召開留學人員座談會,就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進行座談。錢穎一作為唯一的一名學界代表受到邀請。接到通知後,他同施一公、饒毅和陳十一等著名學者進行了溝通,商討發言內容。座談會上,錢穎一圍繞“制定特殊方案,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的主題,作了精彩發言。會後,中央統戰部將錢穎一的發言整理後報送中央,並得到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當時,中央有關部門已經在著手研究和制定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措施,錢穎一的建議恰逢其時,一些建議成為政策規定的重要內容。2008年12月,國家“千人計劃”正式啟動。

  和錢穎一一樣,大量的留學人員融合中西文化,既有愛國情懷,又有國際視野,成為治國理政的智囊團。比如,留美博士高志凱針對北京奧運安保提出“魚鉤與長矛”的建議,為奧運安保工作作出了貢獻。

  中央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組織留學人員參與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小組、國情考察團、歐美同學會年會、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等活動,引導留學人員發揮智囊作用,促進了黨和政府的民主科學決策。今後,將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留學人員組織建設,為留學人員發揮智力優勢、積極參政議政提供組織保障;鼓勵留學人員創新建言形式,組建具有留學人員特點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形成更多高品質的建言獻策成果,在“一帶一路”戰略、創新創業等方面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