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今夏安倍將針對二戰勝利70週年發表的談話受到了格外關注,但其近來屢次的表態越發令人感到失望。4月20日晚,安倍在參加BS富士電視臺節目時表明瞭不會拘泥于前首相村山富市談話中明確寫入的“殖民統治與侵略”以及“由衷道歉”等措辭的想法。安倍還表示,歷史認識上將會繼承(村山談話等的)基本看法。
安倍的邏輯令人無法理解。如果説是繼承“村山談話”,但卻又不體現道歉和反省的基本精神,那麼怎麼理解其是真的繼承還是把“村山談話”包裝一下卻又改頭換面了呢?其實對安倍來説,即將到了的二戰勝利紀念日是非常痛苦的。這種痛苦在於,他既要讓國際社會安心日本的不斷突破現狀的“積極和平”理念,又要不斷地為那段早已蓋棺定論的歷史尋找新的説辭和論據來維護所謂的日本形象。
然而,日本的形象並不可能通過一系列精彩的包裝來實現。4月初,日本文部省公佈了再次修訂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對侵略歷史進一步做了幾乎“無罪”版本的更改。這種修訂體現了安倍內閣的意志。而到了4月21日,安倍又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真榊”祭品,類似的行為在他上任以來幾乎沒有斷過。而在敏感的年份,他依然故我的舉動把真實的內心暴露無遺。因此有人説,即使安倍在他那篇二戰70週年談話中真的表達反省那也是言不由衷,他對那段歷史的“深刻理解”早已昭然若揭。
其實日本國內也同樣存在類似的聲音,認為中國揪住歷史問題不放是小題大做,中日關係如果糾纏于歷史問題將無法前進。
真的會這樣嗎?歷史問題其實是中日關係結構性矛盾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即使排除了歷史問題,還有其他問題一樣會困擾中日關係的發展。然而歷史問題是最容易解決的,只要日本做到言行統一,真誠地表示道歉和反省,一次談話也就足夠了,安倍也不用為找合適的措辭而繼續糾結。現在的問題是,村山之後的不少首相不斷地剝離“村山談話”的核心精神,對歷史問題輕描淡寫,反而演繹出日本對世界擔當和積極貢獻。其中的幾個首相還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更進一步拋棄了“村山談話”。對歷史問題認識如此反覆,如何能讓周邊國家放心呢?
4月22日,亞非會議領導人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演講,他表示,萬隆會議重要基本原則之一是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紛爭,對過去的戰爭深表悔意,日本承諾永遠保持做一個堅守這樣原則的國家,無論發生什麼情況。
安倍的話語充分顯示了其在重要國際場合一貫短線投機的政治風格,如果他想利用“反省”達成某些目的並不出人意料,而意在試探國際輿論反應的安倍亞非會議演講,我們姑且聽之。(曹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