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離中國不用太在意但也不可輕視

時間:2015-03-02 16:15   來源:國際線上

  近期,一些外資企業開始撤離中國,尤其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在山東,2015年的第一個月剛剛結束,松下電器發佈了一份“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事業終結通知”。該通知稱,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的生産事業已于1月30日終止,並將開始企業清算手續。一組公開數據顯示,韓國企業正以每年減少500家的速度“撤離”山東,日資企業與10年前相比,數量減少了50%……

  如果從時間的縱向來看,這種對比更加明顯: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和韓國進出口銀行在2014年11月16日發佈的一組數據:在中國新投資的韓國企業2006年為2294家,2008年為1301家,2010年減至901家,2013年減至817家,2014年上半年進一步銳減到368家。

  如果單單從統計數字來看,外資企業確實在加速離場,而對於這些外資企業減少的原因,商務部對“日韓企業撤退”的觀點予以否認。2月16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例會上介紹,近年來受到我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以及一些外商投資企業經營不善等因素的影響,有少數跨國公司對其在中國的業務進行調整,包括關停個別工廠,像日本企業確實關停了個別工廠,但是總體上看數量是有限的。沈丹陽認為,跨國公司在實施全球化戰略過程中,經常採取兼併重組等措施,對其全球業務進行調整和佈局,屬於企業正常經營活動。

  對於上述官方解釋,筆者認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商務部發言人的此番解釋也是意在讓國內輿論以及外資企業放寬心,中國對於外資、合資企業依然敞開大門,實行對外開放的外貿政策。這些外資企業撤離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來説要歸因于中國經濟不斷發展、民眾物質生活水準提高,隨之帶來的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且隨著我國社會保險法的貫徹落實以及社會保險水準的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連年調整,企業職工的養老、醫療等繳費水準也不斷提高,很多外資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再加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出口低迷,所以一些外資企業適時的調整生産規模,對企業發展進行重新佈局,也屬於正常現象。

  但是,我們也不能據此就認為所有撤離中國的外資企業都是因為土地、人工成本以及經濟發展放緩等因素的影響,這也是不全面準確的,還應該看到,一些外資企業是由於企業發展的“軟環境”不夠優化甚至惡化而心生退意的。比如生態環境的惡化,尤其是最近幾年霧霾對中國國內環境的影響,使得一些外企企業對中國繼續投資的信心有所影響。再比如地方政府對於外資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正在逐步縮水,這也造成了一些外資企業對投資中小城市失去興趣。另外,從國際大環境以及中國面臨的周邊形勢來看,和美日等國不確定的大國關係也讓一些投資者在對華投資上更加審慎。

  因此,對於少數外資企業從中國退場,我們一方面不用太在意,要相信退場的只是少數,而且原因複雜,但是也不能太輕視,因為統計數字也最能反映出趨勢和方向,如何增強外資企業的投資信心,也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應該重點考量的問題。(何禾)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