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的搶了美國人飯碗?

時間:2014-12-17 17:01   來源:國際線上

  華盛頓保守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12月11日發佈報告稱,2001年到2013年間,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赤字擴大使美國喪失了320萬個工作崗位,這些工作崗位中3/4是在製造業領域。下周,中美將在芝加哥舉行美中商貿聯合委員會會議,討論中美投資協定進展。這一報告將中美貿易問題再次提上桌面。(12月13日 國際線上)

  有句古話説的好,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在美國的現有制度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對於有利於美國的事情美國政界向來都是睜只眼閉只眼,而對於不利於美國的事情哪怕僅僅影響到了一小部分人利益也立刻會有人指指點點。往細裏説,就是一些美國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對華投資,他們利用中國廉價的智力資源和勞力資源賺錢倒沒人説。而如今僅僅在製造業上“喪失”了一些工作崗位,一些人就開始不依不饒。

  更何況這種“喪失”也不是中國強行奪去的,而是市場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就連報告作者自己也承認,對美國公司而言中國低廉勞動力使外包更划算。換句話説,就是幹同樣的活,當然企業會選擇工資要求低的工人。來自中國等國的低工資工人競爭嚴重壓低美國製造業工人工資及整個經濟領域中未受過大學教育的類似工人討價還價的能力,這本就是市場競爭使然。而今一些人卻非要將賬算到中國頭上,可真是有點太過冤枉。

  儘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美方時不時製造矛盾,真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係的前景。事實上,美國如此恐怕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動作,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路透社就稱,在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會議前,奧巴馬表示將對中國施壓。指責中國奪去工作崗位是假,以此從中國攫取經濟、政治等利益恐怕才是最終目的。

  不過此事也已經再次告訴我們,人是生産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但也同樣是當前中國的短板。因為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佔主導地位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已經越來越集中到人才的競爭上。我國雖是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由於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人力資源的潛力還沒有轉化為人力資源的現實優勢。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已成事關我國經濟發展後勁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其實,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美國都有很大的差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也屬於正常現象。但美國若仍固守雙重標準,採取單邊主義行動,這種摩擦只怕會越來越難以調和。更何況對華經貿中的巨大商業利益對於美國一些行業和公司來説還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這就需要其尊重市場競爭規律,不再人為地製造矛盾,實實在在地推動兩國共贏發展,否則最終損害的還是兩國的利益。(楊飛)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