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自蘇聯解體二十多年來,俄羅斯人口一直呈現負增長的態勢,直到去年情況才稍有改觀。
人口危機在俄羅斯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自20世紀初至今,俄羅斯先後爆發過4次以數量急劇萎縮為標誌的人口危機。第一次危機發生在1914—1922年,起因是“一戰”和國內戰爭,人口損失超過200萬。第二次危機發生在1932—1933年的大饑荒時期,嚴重的自然災害和錯誤決策導致成千上萬人非正常死亡。第三次人口危發生在“二戰期間”(1941—1945年),由蘇德戰爭引發的。蘇聯雖然贏得了戰爭,卻付出了2700萬人口的高昂代價。
目前正在發生的這場俄羅斯人口危機是俄羅斯第四次人口危機,發生在蘇聯解體以後,持續時間較上述三次危機都要長,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
這次俄羅斯人口危機最重要的表現就依然是人口銳減。20多年來,俄羅斯人口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總數從1992年的1.48億下降到2013年的1.43億,這其中還包括每年數十萬的外來移民。有人玩笑説,俄羅斯人口的減少速度相當於幾天就打一場“第二次車臣戰爭”。
造成俄羅斯本輪人口減少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低,死亡率居高不下。出生率遠遠低於維持人口基數的正常水準,而死亡率尤其是青少年的死亡率卻直線上升。從1992年人口普查起,俄羅斯人口的死亡率就開始比出生率高,到2006年,死亡率為出生率的1.6~1.8倍。
此外,這次俄羅斯人口危機還表現為老齡化嚴重、人口分佈不均、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特徵。
近年來俄羅斯人口老齡化風險加劇。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2年超過勞動適齡階段的人口在俄羅斯國民總數的比例為21%,而到2010年這一數據上升到22%。到2013年,俄羅斯一些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已經接近28%。
俄羅斯人口密度稀、分佈極不均衡,是這次人口危機的另一特點。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俄羅斯人口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3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四分之一。不僅如此,俄羅斯人口的地域分佈也極不平衡。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專區人口的平均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0.01人。人口分佈不均,致使人力資源的分佈出現嚴重失衡,對俄羅斯地域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危機還表現為俄羅斯社會男女性別比率失調,女多男寡,並呈不斷加劇趨勢。1989年、2002年和2010年的三次全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俄羅斯男女人口比例分別是1000:1140、1000:1147、1000:1163。目前俄羅斯女性國民佔國民總數的54%,男性佔46%。並且俄羅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相差懸殊。2009年俄羅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62.8歲,女性為74.4歲,相差近12歲。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俄羅斯終有一天可能變成“女兒國”。
此外,近年俄羅斯人才流失十分嚴重,不僅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時也加劇了俄羅斯人口的負增長。
俄羅斯人口危機是長期歷史積累下來的結果,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心理以及社會現實等多方面的原因。歷史上,俄羅斯經歷多次戰爭,許多男人死在了戰場上。而蘇聯解體又造成社會動蕩,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負擔加重。現實生活中,有的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視孩子為累贅,放棄生育的權利和義務。此外,醫療保障不全,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影響了俄羅斯的人口數量和品質。
由於人口減少,俄羅斯面臨勞動力儲備日益枯竭的局面;許多城鎮建制被撤銷或合併,景象淒涼。人口減少還造成俄羅斯軍隊兵源不足,兵源品質嚴重下降。人口危機嚴重制約了俄羅斯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軍事潛力的發揮,削弱俄羅斯國際競爭力,阻礙了俄羅斯的復興。
為了扭轉人口負增長的態勢,俄羅斯政府可謂是絞盡了腦汁。近年來,俄羅斯政府將促進人口增長、提高人口品質、延長人口壽命上升為國家政策,出臺了多項措施和法律,一方面努力改變俄羅斯人的生育觀念、強化民族國家意識,另一方面加大財政刺激力度,對生養孩子的家庭予以補貼和獎勵。
經過多年努力,俄羅斯人口總數趨於穩定。到2013年,俄羅斯人口實現了難得一見的自然正增長,為1991年以來的第一次。截至今年6月1日,據俄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俄羅斯的人口數量為1.461億(克裏米亞半島約有230萬人),2014年1至5月人口增長量為5.91萬,增長率為0.04%。
如今俄羅斯人口形勢雖有所改善,但還不能説已徹底擺脫危機。從歷史上看,俄羅斯人口下降原因複雜,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余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