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鬧獨立 德國人很煩

時間:2014-09-18 08:22   來源:中國青年報

  當地時間9月18日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按理説是人家英國的家事,和德國沒什麼關係。但是,因為英國是歐盟的重要成員,蘇格蘭獨立會對英國及整個歐盟産生重要影響,所以,作為歐盟的領頭大哥,德國一直在密切關注著這一事件的發展。德意志銀行日前發表了一份題為“蘇格蘭:錯誤的方向”的報告,警示蘇格蘭獨立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消極後果。德國主流媒體在報道蘇格蘭獨立公投時,雖然看似是在客觀敘事,但從其對各種風險的突出強調中不難看出對蘇格蘭獨立的焦慮和擔憂。這一點,從文章標題就可以看出,《法蘭克福彙報》:“蘇格蘭獨立的冒險”;《明鏡線上》:“歐洲懼怕分裂”;《世界報》:“蘇格蘭將顛覆歐洲的紙牌屋”。《世界報》副主編賽博爾在其評論文章“蘇格蘭人,你們真的很煩”中,更是旗幟鮮明地亮出反對蘇格蘭獨立的觀點。

  蘇格蘭鬧獨立,為何讓德國人感到很煩?

  蘇格蘭若果獨立,會讓英國及整個歐洲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而德國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不確定性。根據霍夫斯泰德的研究,德國是規避不確定性傾向強烈的國家。德國人重視守時和秩序,制定了那麼多細緻的法律,就是為了有效規避各種不確定性。

  如果蘇格蘭脫離英國,英國議會就會失去來自蘇格蘭的工黨議員,反歐盟的政治力量會增強。下一屆保守黨政府可能會在2017年與右翼政黨英國獨立黨聯合,實施有關英國是否留在歐盟的公投,讓英國退出歐盟。法國一直以來都在借助英國平衡和抵制德國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歐盟的努力,英國退出歐盟勢必會增強法國反歐盟的政治力量。一旦勒龐領導的反歐元右翼政黨上臺執政,法國可能也會退出歐盟。屆時,剩下的國家也就沒興趣繼續留在歐盟了,因為那樣的歐盟不再代表歐洲,更像是一個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放大的德國,歐盟會就此解體。

  “蘇格蘭獨立”會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在歐洲掀起一股地區分裂的潮流。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已經宣佈將在11月9日進行公投,巴斯克人已在採用恐怖主義的方式謀求獨立。比利時的佛蘭德,義大利的威尼斯、南蒂羅爾,東烏克蘭,甚至德國的巴伐利亞(調查顯示,23%的巴伐利亞人贊同成立獨立國家),都有可能效倣蘇格蘭謀求獨立。這將給歐洲帶來動蕩。當然,情況也可能不會真像上面説的那麼糟糕,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德國人感到很不舒服。

  在理性務實的德國人看來,蘇格蘭民族黨推動的獨立運動,只是一場民族主義的“浪漫冒險”,結果不僅會削弱英國,也會讓自己內外交困。蘇格蘭首席大臣薩爾蒙德一直在用浪漫的民族主義鼓舞民眾,説蘇格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會發展得更好,卻對獨立可能帶來的問題輕描淡寫。目前,英國已經拒絕讓蘇格蘭獨立後使用英鎊,蘇格蘭五大銀行也表示屆時將會把總部遷往英格蘭,蘇格蘭金融市場將會陷入混亂。想要依靠儲量有限的北海石油成為“富裕國家”的計劃,也不具可持續性。而且,蘇格蘭還將繼承1800億歐元的沉重債務。外交方面,蘇格蘭加入歐盟的前景黯淡,至少受到國內獨立運動威脅的西班牙不會輕易同意。因此,《南德意志報》載文認為,蘇格蘭鬧獨立並不明智。鋻於蘇格蘭的地方議會有望獲得更大的自治權,那些想要通過獨立實現的目標(“更民主、更繁榮、更公平”),作為聯合王國的成員也一樣可以實現,因此沒有必要冒著風險為獨立而獨立。

  德國有分析人士認為,蘇格蘭鬧獨立顯然也選錯了時機。愛爾蘭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是因為長期受到英格蘭的壓迫,而蘇格蘭和英格蘭的聯合,是一段讓雙方都受益的成功歷史。與英格蘭的聯合,給蘇格蘭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上升機會和空間。蘇格蘭人的每人平均收入在英國是最高的。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布朗都是蘇格蘭人。在和平時期,在沒有任何不可協調的衝突的情況下,分裂一個民主國家的舉動確實難以贏得支援。奧巴馬總統的發言人9月15日表示,美國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英國。事實上,除了那些地區分離主義勢力之外,歐洲各國的政要,不是明確表示反對,就是選擇沉默。

  不少德國人、歐洲人可能都持有與《世界報》副主編賽博爾相似的看法:世界已經夠亂了,歐洲目前也面臨著許多更加嚴重的問題,如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等,蘇格蘭人就別再添亂了。

  這一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看來確實沒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從最新的民意調查來看,反對獨立者超過了支援獨立者。就連獨立陣營委託所作的調查都顯示,52%的人反對獨立。因此,蘇格蘭獨立公投很有可能只是一場虛驚。

  如果蘇格蘭“獨立未遂”,其實是件好事。蘇格蘭繼續留在聯合王國,英國、歐洲和世界就少了一樁大麻煩。對蘇格蘭來説也不是壞事:獨立公投已經讓英國的政治家們看到了蘇格蘭人的力量;首相卡梅倫已多次懇求蘇格蘭不要離開,並承諾給予最大限度的自治;英國女王也忍不住發聲挽留蘇格蘭人……驕傲的蘇格蘭人這次賺足了面子,足以撫慰面對英格蘭人時的自卑情結了。假如蘇格蘭人不能見好就收,而是越鬧越大的話,到時覺得很煩的,就不只是德國人了。(孫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