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4年4月10日,參觀者在車展上參觀賓士SLS AMG跑車。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據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道,英媒稱,歐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説,在華經營的汽車製造商強迫它們簽署的排他性協議違反了中國《反壟斷法》,抬高了備件價格。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10日報道,這些新指控加大了在華跨國汽車製造商的壓力,這些企業是中國監管機構持續已久的一項反壟斷調查的對象。
報道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是負責執行2008年中國《反壟斷法》的三個機構之一。該機構正在調查汽車企業是否曾試圖影響其經銷商對整車、零部件和服務設定的零售價格。
在提交給中國歐盟商會、9日在北京發佈的報告中,100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産商抱怨稱,“向獨立售後市場銷售原廠配件,往往受限于汽車製造商”。
中國歐盟商會的汽車業工作組表示:“強加於(汽車零部件公司)的限制,局限了消費者在獨立售後市場的選擇,迫使他們要麼選擇由汽車製造商控制、往往收取可觀溢價的門店,要麼選擇假冒産品市場。”
這些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補充説,此類限制構成了《反壟斷法》所禁止的“壟斷協議”,它們指出,歐盟已禁止類似安排。中國歐盟商會的工作組表示,跨國汽車企業的採購實踐與2005年實施的政府指引相符。
代表汽車製造商的團體表示:“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和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有一項共同利益,那就是針對2008年反壟斷法和2005年行政措施之間的矛盾,從中國有關部門獲得澄清。”
報道説,在華經營的外國汽車製造商,需要與本土合作夥伴建立對半持股的合資企業。與這些汽車製造商客戶不同的是,外資汽車零部件企業可以全資擁有自己的在華業務。
參與起草上述報告的一名汽車零部件行業高管,不願指認要求達成此類排他性安排的跨國汽車集團,但表示:“這是一個普遍的話題,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加以解決”。
報道認為,中國歐盟商會所代表的企業相互之間出現公開分歧是不尋常的。此前該商會公開批評中國政府近期處理的一些反壟斷案件,並對中國改革國有部門的承諾提出質疑。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警告稱,外資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進入尾聲,因為中國的增速繼續放緩,而且更多外國企業和高管發現自己是中國監管甚至刑事調查的對象。
據報道,2014年上半年,歐洲和美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同比下降18%,而日本企業的投資僅達到去年水準的一半。伍德克最後表示:“我們的會員企業看到了市場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