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在世界盃主場以2勝1平和5個凈勝球暫居A組第一,在球場上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主場優勢的巴西是否也從比賽中獲預期中的收益呢?
6月24日,巴西勞工部宣佈該國5月份增加了5.88萬個工作崗位,這是自1992年以來最低的就業崗位增長數量,與4月份新增的10.5萬個崗位相比接近“腰斬”。此前巴西政府曾宣傳世界盃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事實似乎完全相反。
從2004年到2007年,巴西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那時,這個天意、人氣俱佳的新興大國一鼓作氣,接連拿下了世界盃和奧運會這兩大國際頂尖賽事的主辦權,在全球舞臺上閃耀著“金磚”的耀眼光芒。
可惜好景不長,在獲得主辦權後,巴西經濟似坐上了過山車一般。-0.3%和7.5%這兩個GDP增長數字分別出現在2009年和2010年,2011年之後的GDP增幅則呈逐年遞減的態勢。
在數字劇烈變化的背後,不僅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直接影響,還因為在美國實施量化貨幣政策和大宗商品長期牛市的背景下,避險資金和初級産品出口訂單數量波動劇烈。
在美聯儲量化寬鬆逐步退出後,熱錢回流美國,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巴西靠出口礦石和農産品支撐的經濟在雙重打擊下陷入困境。巴西主權債務評級也被標準普爾降為BBB-,理由是巴西存在高負債、高通脹、低生産率和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
那麼,現在打得如火如荼的世界盃,能否按照當年的預期,成為巴西經濟的強心劑呢?巴西旅遊部門曾算過一筆賬,認為世界盃期間,超過360萬名巴西國內外遊客將拉動110億美元的消費。但是,自從獲得世界盃主辦權後,巴西在場地、市政方面的投入已高達150億美元,這場史上最昂貴的世界盃註定要賠錢。
一方面,經濟受到外部衝擊而減速;另一方面,有限的資源不得不投入到賽事籌備中。在這種情況下,民生投入受到嚴重擠壓,因此世界盃開幕前巴西工人頻繁罷工爭取權益也就不足為奇了。世界盃不但沒成為羅塞夫政府振興和發展巴西經濟的“補藥”,反而成了“毒藥”。
而對羅塞夫政府來説,最“要命”的是即將於10月份舉行的總統選舉。3個月後,當巴西人從狂熱的球迷變成冷靜的選民,柴米油鹽的現實很可能讓他們選擇把怨氣發在總統羅塞夫及其政府的身上。最近的民調顯示,羅塞夫的支援率已降至31%。
事實上,一些人已經開始對羅塞夫發難了。在野的社民黨候選人內維斯迫不及待地表示,如果他上臺就會推翻羅塞夫的政策。花旗銀行分析稱,只有反對黨中獲得投資者支援的候選人勝出,市場才能反彈;如果羅塞夫連任,那麼市場可能因失望而繼續下跌。
不過,花旗銀行認為,10月份舉行的總統選舉將面臨激烈競爭,誰能勝出還要到最後一刻才能知曉。野村證券拉美經濟分析師則認為,羅塞夫肯定能獲勝。
不管怎樣,拉美仍然是一片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大陸。1980年至1981年,巴西GDP增長率從9.2%變成-4.3%;在本屆世界盃上,眾多熱門球隊也紛紛在小組賽出局。各種出人意料的事情都可能發生。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羅塞夫政府安然度過難關,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但願羅塞夫政府能化險為夷,奮力擺脫羈絆而後生!(文/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