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扎伊為何不見奧巴馬?

時間:2014-05-29 08: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卡爾扎伊能撇清關係嗎?

  作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卡爾扎伊當年得以掌權,與美國在背後的力撐有密切關係。阿富汗當局一度是美國“刺刀”下扶植的政權。

  如今已經接近卡爾扎伊第二任總統任期的尾聲。不可能“梅開三度”的卡爾扎伊此番拒絕與奧巴馬會面,其姿態明顯是與美國“劃清界限”。同時,也是向阿富汗民眾表示卡爾扎伊當局還是有獨立性的。

  近年來奧巴馬政府將美國反恐重心從伊拉克轉向阿富汗。歷經13年,美國已在阿富汗戰場耗費數千億美元,逾千名士兵陣亡的代價。阿富汗這座“大國的墳墓”讓美國愈發感到難以駕馭、力不從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指出,奧巴馬與卡爾扎伊近年來關係緊張、相互不滿。美國指責卡爾扎伊政府腐敗、工作效能低下。美對阿最大的不滿則是卡爾扎伊拒絕簽署美阿《雙邊安全協定》,美國正積極借助阿富汗總統選舉尋找替代者。

  陶文釗分析,美國在對阿政策方面曾經數次犯錯。布希政府把塔利班與基地組織混淆,又把反恐與國家建設混為一談。針對阿富汗毒品生産氾濫,美國使用的除毒劑雖然能消滅罌粟,但同時卻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影響阿富汗民眾的生計,給其原本就貧困不堪的生活“雪上加霜”。此外,美在阿廣泛使用無人機也遭人詬病。美阿關係實際上是“佔領”與“被佔領”的關係。

  此次奧巴馬到訪阿富汗,既沒有與卡爾扎伊會面,也沒有與其後繼者見面。奧巴馬仍然沒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招數”來真正解決阿富汗問題。

  陶文釗強調,雖然美國撤軍後在阿的影響力會減弱,但不可能有其他國家可以代替美國。撤軍之後是否真正能夠重建阿富汗安全穩定的秩序以及阿富汗當局是否能夠真正完成“以阿制阿”都值得關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