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體制改革——擋是擋不住的

時間:2014-05-12 09: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曾經,為應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加強合作,並認可了改革全球金融體制的必要性。如今,世界經濟進入溫和復蘇,美國卻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的“絆腳石”。不過,大勢是擋不住的。

  金磚國家在行動

  週三,巴西財政部長圭多-曼塔加表示,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以及南非在內的“金磚五國”(BRICS)正在設立一個應急基金,這個規模預計有1000億美元的基金將於7月在巴西召開的一次峰會期間推出。此外,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也在籌備中。南非財長普拉溫戈爾丹週四表示,開發銀行有望在金磚國家7月召開峰會之前落實。

  2013年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第五次峰會上,五國領導人一致同意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建立初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應急外匯儲備池,以在危機時對流動性出現不足的成員國實施“搶救”。儲備池的出資比例預計是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以及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將貢獻50億美元。以特別提款權作為單位的IMF資金規模約3695.2億美元,是金磚版儲備池的3倍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這兩項舉措既能推動金磚機制建設,也將對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做出積極貢獻。

  美國卻在“拖後腿”

  分析指出,金磚國家推出的應急基金和開發銀行可謂一舉三得:彌補歐美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角色;為新興市場在以美國推出QE為首的全球“波動潮”中提供一定緩衝;金磚國家“抱團”倒逼發達國家落實IMF改革。

  多年來,IMF是國際經濟與金融合作的重要組織。金融危機的到來讓各國意識到對其改革的必要性。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首爾舉行的G20峰會上承諾要對IMF 的組織架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2010年達成的協議旨在使基金組織的綜合資源加倍,以確保緊急事件借貸方有足夠的火力應對其成員國遭受的危機。協議包括更新治理結構——將6%的投票權轉移給新興經濟體——以反映全球經濟力量的變化,如今新興市場成了經濟增長的主要助推力,而一些歐洲國家則已經失去了他們的經濟勢力。

  作為擁有17%投票權的IMF最大股東,要執行改革計劃,美國的同意必不可少。然而,今年1月中旬,美國國會否決了IMF改革的議案,迫使其至少再等待3年。

  手中的權力要被分割,美國自然千百萬個不樂意。只是,拖拖拉拉的過程不僅影響到IMF改革進程,實際上對美國主導的IMF代表性和合法性産生了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美國此舉挫傷了自身的國際聲譽,使得世界對美國是否有能力兌現其承諾産生質疑。

  螳臂擋車是徒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的最新報告中都指出,世界經濟正溫和復蘇,並強調美國的復蘇形勢最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增大。美國對IMF改革的抵制有些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意味,當然,更多的是不願放棄手中既得權力的掙扎。只是,當今世界已然進入秩序重塑期,個別國家的抵抗註定是徒勞的。

  根據美聯社、共同社等報道,IMF警告説,如果美國國會未能在今年底前批准2010年IMF機構改革方案,該組織未來有關該方案的討論將在沒有美國參加的情況下進行。總裁拉加德在年會期間的記者會上強調,IMF依然會堅定不移地走改革的道路。

  與此同時,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摸索適應新形勢的道路。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清邁協議》成為亞洲貨幣金融合作的最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它對於防範金融危機、推動進一步的區域貨幣合作具有深遠的意義。如今,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之後,金磚國家走上了設立應急基金和開發銀行的道路。

  沒有機構能夠一成不變,隨著世界的變化,改革在所難免。今年是IMF和世界銀行成立70週年,或許也將成為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年份。(張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