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國社會莫為日本民族主義伴舞
“民族主義的幽靈在東亞徘徊”,套用這個著名句式來談民族主義,是否過於誇張了呢?
中國人能清楚地感受到日本民族主義的洶湧澎湃。反過來,中國也常被一些國家認為是“民族主義嚴重”的社會。當前中日嚴重對立,有人認為,這同時就是兩國民族主義情緒的交鋒。此外韓國等東亞多個國家也常被拉上“民族主義”的名單。
如果我們一口咬定中國“沒有民族主義”,外部輿論不會同意。有意思的是,中國國內自由派也常常指責他們的輿論對立面是“民族主義者”,而且他們對民族主義的定義同外部輿論對它的使用差不多。
“民族主義”這個概念在各個時期有著不同褒貶寓意。就今天來説,它在各主要語言裏大體是個貶義詞。“民族主義”同“愛國主義”內容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輿論對這兩個概念的態度則逐漸分離。一國國民針對國家感情的積極部分被歸入愛國主義,消極和極端部分被歸入民族主義。
即使這樣,圍繞民族主義經常出現糾紛,被一些人認為是愛國主義的情感和行動,常常會被另一些人看成民族主義。
中日互指對方“民族主義”,只能是一場比誰聲高的輿論仗。
然而必須指出,中國民族主義的內涵與日本的有很大不同。中國民族主義主張領土主權完整,國家強盛。日本社會除了與之相近的上述內容外,更突出的是要擺脫二戰結局的束縛,突破和平憲法,日本的民族主義還糾結于想要阻止中國正常發展帶給世界力量格局的自然變化。
很顯然,日本的民族主義更容易矛頭對外,引發摩擦。事實上,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主要是社會層面的,而日本的民族主義則由國家領導人衝鋒陷陣,日本首相等高官不斷針對中國發表強硬言論,中國的官方回應一直相當克制。
但是民族主義很容易在國家間互動,相互刺激,形成一來一往的連環升級,直到後來互為因果,不再容易分清誰是源頭。就中日來説,如果中國對來自日本的挑釁有則必應,最後就會糾纏成激烈的一團,將是非淹沒在其中。
外界可能會對中日民族主義“各打五十大板”,當然,外界的態度未必就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但我們需要警惕,如果與日本在所有具體衝突中爭勝利感覺,這種勝利很可能在戰略上是廉價的,為此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未必符合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長遠利益。
中國決不能在原則問題上對日本妥協,但我們或許需要跳出與日本你來我往的“強硬競賽”,不把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量浪費在日本的三流政客、無聊文人和極端媒體上。
中日國家力量已經實現逆轉,時代在變,中國面對日本需要不斷建立、鞏固強者的自信,牢記歷史,但同時擺脫舊時代的受害者心態。日本現在很願意中國全心全意陪著它鬧,中國不能為這個衰落的島國不斷伴舞。我們在釋放自己的情緒時,需要保持定力和理性,不尾隨日本走得太遠。
我們要防止一種輿論定式:只要對日強硬,與其針鋒相對“死磕”,就大快人心。如果長期這樣,就會束縛中國的外交空間和智慧,由日本“一根筋”的對華政策,派生出中國的策略僵化。
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注重戰略的運用,反對專注于一時一事的贏輸。今天的中國已經走向亞太和全球的超級舞臺,我們對戰略的理解和運用戰略的氣度都應超越古人。讓我們做一個假設:給孫武或孔明寫封信,問問他們今天的中國應如何應對日本,我們應能大致猜出來他們會怎麼説。既然如此,讓我們別離他們的“錦囊妙計”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