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美國政府非核心部門關門事件已持續半月。隨著10月17日債務上限截止日期的臨近,人們看到,習慣於“最後一刻協議”的華盛頓政客們還在激烈角力,借用政府停擺、國債違約、股市暴跌等警報聲來營造危機效應,以便為各自黨派謀取最大政治利益。債務上限與政府“停擺”被當成黨爭的工具。
美國聯邦政府因兩黨預算之爭而關門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這種自毀形象式的政治秀為何屢演不絕?這反映出美式民主在新的大變革時代的尷尬。
新一輪風波,讓美國民主制度的缺陷再度曝光於世界聚光燈下。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柯克加德指出,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中,利用公共債務上限頻繁上演“政治邊緣主義秀”的只有美國,而這一現象的成因與美國歷經200多年的三權分立和國會兩院制相關。當年創造這套制度的美國開國者們恐怕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這一制衡體制會成為美國重大決策效率的羈絆。
要知道,與建國時期相比,美國的政治生態有著巨大的差異,當年的理想主義已一再讓步于現實主義。今天的美國,過於頻繁的選舉政治週期導致“選票主義”情緒至上,迫切的話題效應和眼球政治使得一些議員為了連任可以不計其他。著名學者弗朗西斯 福山甚至將美式民主精闢地概括為“否決式民主”。
時代也發生巨大變化。表面上,此次美國驢象兩黨的博弈焦點是奧巴馬醫改和政府預算案,但從經濟大背景上看,其核心障礙仍在於美國積重難返的債務危機。觀察人士認為,近年來美國政治機制的不時失靈,恰逢金融危機之後,各種思潮碰撞、社會與經濟問題凸顯的時期。因此,某種程度上,驢象兩黨的激烈廝殺也反映出美國固化的政治機制對當今大變革時代的不適應。